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2篇
  2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因素对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指数的影响,及其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4月-2019年10月白纹伊蚊监测数据资料及同期的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白纹伊蚊密度指数夏秋季高于冬春季。GAM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与停落指数对数(F=27.64, P < 0.001)、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对数(F=24.75, P < 0.001)、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ovitrap index, MOI)对数(F=101.56, P < 0.001)呈线性正相关;日累计雨量与幼蚊MOI对数呈线性正相关(F=14.73, P < 0.001),与成蚊帐诱指数对数呈非线性关系(P < 0.001)。  结论  气温及降雨量为影响上海市宝山区白纹伊蚊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科学有效的媒介蚊虫监测,利用气象与蚊虫消长之间相关性进行预测,可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的早期预警、风险评估及科学防控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结合翻转法在胸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健康宣教采用微页、微信群聊结合翻转教育法对观察组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知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结合翻转教育法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学习更加主动、灵活。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干预组(90例),对照组常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出院小结、告知出院后用药情况、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和复查门诊时间,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护理,每月电话随访1次,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用药、运动、饮食、生活方式进行指导,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关心问题、用药疑问;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1年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方案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后12个月,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内干预组再次血运重建、心脏总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后的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m,MSM)基本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特征及HIV、梅毒感染率现状。[方法]对符合条件的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50人,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6.67%,HIV抗体、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2%和7.56%;调查对象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存在多性伴和同性商业性行为,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为41.03%,25.33%的人最近半年既有同性又有异性性伴。[结论]MSM人群中存在着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高度变异的正链RNA黄病毒,具有慢性转化率高、病变率高等特征。有研究表明,NS3/NS4A多功能蛋白酶是HCV复制所必须的,因而NS3/NS4A蛋白酶抑制剂在HCV治疗中的意义备受关注。替拉瑞韦(Telaprevir)是一种可逆的HCVNS3/NS4A蛋白酶抑制剂,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都表明它可以有效地直接攻击HCV并阻断其复制,对HCV的抑制作用持久,将成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新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的唇珠重建方法。方法:在上唇口内近边缘处作倒V形切开,应用V-Y改形原理,将皮瓣往唇缘处推进,加上唇系带二侧旋转瓣相嵌缝合,重建唇珠。结果:皮瓣血运、存活良好,重建唇珠外形满意,表面看不到瘢痕,是一种简单、方便、理想的唇珠重建方法。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瘢痕不明显,无挛缩,唇形生动自然,立体感强。远期效果满意。结论:运用V-Y改形术加上唇系带二侧旋转瓣相嵌缝合术是进行唇珠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设计及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可靠,能理想地重建缺损的唇珠,术后不挛缩,瘢痕不明显,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国内近5年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应用概况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内相关中文数据库2007年~2011年发表文献,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近5年国内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评价中存在综合疗效评价占主导、疗效观察指标不统一、不全面、客观量表应用不足、软指标重视不够等不足.结论:建议针灸临床工作者从全面、系统、客观角度出发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8.
程莘农院士辨治思路缜密,针灸诊治痛症颇有特色,在归经与辨证的基础上,判断疼痛所属脏腑经络之病位,然后辨别气血寒热之虚实,再结合经穴的特性选用相应的穴位,并施以相应的针刺补泻手法,调和气血,通达经脉,使气血运行通畅,为针灸治疗复杂的痛症开创了一条简易明了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尤文氏肉瘤(pPNET/Ewing's S)的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6年08月诊治的16例pPNET/Ewing'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本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总体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儿中13例(81%)获得完全缓解,2例(13%)获得部分缓解,1例(6%)进展;患儿总体生存期为11.5~85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63%,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9%;本组病例中5例复发,其中3例(60%)手术切缘阳性,4例(80%)原发于胸壁或脊椎旁;在5例复发病例中2例病初有远处转移;7例病初伴远处转移患儿中2例复发。复发病例中4例接受二线化疗方案,其中3例仍有缓解。结论儿童pPNET/Ewing's S对放、化疗敏感;手术切缘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肿瘤原发于胸壁或脊椎旁预后差;远处转移不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复发病例对化疗仍有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施以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关元、子宫、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运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隔2 d针灸1次,每周2次,8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月经期停止针刺。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进行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upperman index,KI)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症状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12周后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MENQOL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3%(24/26)、88.5%(23/26)、92.3%(24/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与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并对患者E2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