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对118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结果118例肺癌共清除淋巴结835枚。N1占15.6%(63/405枚),N2占17.4%(75/430枚)。跳跃性N2共15例,分布在纵隔第2、4、5、6、7组淋巴结。肺原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亦高于鳞癌。肺癌淋巴结可呈跳跃式纵隔转移,且肺下叶癌较肺上叶癌多见。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特点,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在肺癌术中应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2.
近10年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进展主要在于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使用和针对肿瘤细胞克隆和骨髓微环境的靶向治疗新药的使用。沙利度胺(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Thai—Dex)方案以其良好的疗效被多家医疗中心接受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治疗。然而,尚未见Thal—Dex方案作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前减轻肿瘤负荷的参照性治疗与VAD方案的对照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以Thai—Dex或VAD方案作为初始治疗的200例预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症状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43.
重症高龄高危肺癌病人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重症、高龄、高危肺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肺癌病人 6 37例 ,其中符合重症、高龄、高危者 118例。术前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按RVEF值分成 <0 45及≥ 0 45两组。结果 全组 116例治愈 ,住院死亡 2例 ,发生并发症 6 4例。结论 重症、高龄、高危肺癌病人并发症的发病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 ,强调重视右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强化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呼吸机能为手术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4.
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62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1991年5月至2002年7月共为62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人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56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43例,左房折叠术12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28例(45.2%)。早期死亡11例(占17.7%),晚期死亡4例(6.5%)。影响瓣膜置换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收缩末直径(ESD)≥6.0cm和舒张末直径(EDD)≥8.0cm]、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O.40和短轴缩短率(FS)≤0.25,围术期室颤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室颤和术前严重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结论: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5.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经过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  相似文献   
4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多由免疫反应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以出血、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增多、脾脏无明显肿大等为特征,现代医学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等方法,但副作用大、易复发、迁延难愈。中医学古文献无此病名,结合临床表现脉证应属“血证”、“发斑”、“衄血”、“葡萄疫”、“虚劳”等范畴。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7.
闭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不易,术中也存在漏诊,处理较复杂,该文总结12例治疗情况,并讨论了早期诊断、术中探查、术式选择及术后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8.
<正>中医膏方也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之一。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中记载"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可以说膏方是介于汤剂与丸药之间的一种剂型,系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加水经长时间煎煮、过滤、浓缩等工艺而制成的稠糊、半流状膏状物。1膏方起源"膏"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灵枢·痈疽》记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自 1993年3月至2013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共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8 156例,6例患者诊断疑似HIT.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9~65岁;单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2例,其中1例为二尖瓣再次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术移植术2例;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均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5~12 d,1例患者首要症状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其他5例患者均表现为肢体末梢淤黑.2例患者在本次术前存在肝素接触史,其他4例患者不能确定是否有肝素暴露史.第1例至第4例患者误诊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方案错误.第5、6例获得及时诊断及治疗.诊断依据为Greinacher评分诊断系统,并重点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鉴别诊断;对于Greinacher评分达到6-8分的患者给予停用治疗用肝素及冲管用肝素盐水,停用双香豆素类药物,未进一步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结果 第1例至第4例患者死亡,其中第1至第3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第4例患者死于肺栓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第5例、第6例痊愈,病死率为66.7%.2例生存患者分别随访3.5年及1年,无血栓栓塞相关性疾病发生.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后HIT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只有对其有充分的理论认识,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它将带来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0.
自1992年~1996年我们对37例小儿急性脓气胸采用胸腔灌洗法治疗,冲洗并引流脓液,使肺复张,治愈支气管胸膜瘘,疗效满意。无1例形成慢性脓胸而需开胸行纤维板剥离手术,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2.7岁。右侧脓胸22例,左侧15例。全部由于肺部感染后并发脓气胸,X光胸片示胸腔积液积气,肺受压萎陷90%~100%。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症反应和呼吸功能障碍。入院后脓液细菌学检查阳性者29例,阴性8例。其中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绿脓杆菌6例,链球菌4例,大肠杆菌4例,肺炎球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