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传统中医学对人类生殖生育有过大量深刻研究,其说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学说为指导,认为先天命门火气是生命之源,阴阳交感、两精相搏、形神合一是孕育的基本机理,受孕有相应的条件和时机,应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02.
益气化瘀法是作者提出的论治妇产科难治性疾病的大法。作者认为气虚、水蓄、血滞是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益气化瘀、水血同治是治疗盆瘀征的有效方法 ;通过益气增加静脉张力、化瘀改善盆腔循环、益气化瘀 ,调整 6—Keto—PGF1a、TXB2 平衡为治疗取效的主要机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病机是气虚邪积 ,积邪伤正 ,因虚致瘀 ,而成瘕积聚 ;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月经量多是气虚证的证据 ,有形积、经血夹块、痛经等为血瘀存在的依据 ;益气摄血而固本 ,活血逐瘀而消 ,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月经量 ,降低肌瘤或囊肿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等为治疗取效主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因虚致瘀 ,故论治上应以祛瘀调经为主 ,益气补虚为次。慢性盆腔炎的病机是气虚无力御邪祛邪 ,血行瘀滞 ,阻于胞宫 ;宜益气行血与化瘀祛邪并重。因此 ,提出气虚血瘀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 ,益气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调查月经过多患者辨证分型的状况,为开展月经过多的临床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15例月经过多患者的证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月经过多的辨证分型情况,结果:115例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型)且表现为月经过多的患者中,血热、肾虚、脾虚、血瘀证型较常见:结论:对照月经过多现有的证候诊断标准,可考虑增加肾虚证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经脂多糖(LPS)刺激正常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改变。方法:实验分LPS组与空白组,抽提空白组和LPS组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空白组和LPS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出现表达差异基因共290条,其中ratio≥2的上调基因181条,而ratio≤0.5的下调基因109条,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相关基因。结论:LPS作用子宫内膜细胞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从分子水平探讨炎性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5.
探讨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血虚、阴虚、内火、气郁、阳虚、血瘀。其靶位为:脾、肝、冲任、肾、心、肺。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25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3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得出结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10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辅治方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人类第一例体外受精后代在英国诞生以来及随后建立的超排卵技术,不孕症的治疗便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后来短短20年间,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已发展成为生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治疗不孕症的常规手段之一。理论上讲IVF-ET是一个并不复杂的过程,它包括获取卵子、精子,使本来在体内发生的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然后再将受精卵或胚胎放回母体内。  相似文献   
107.
文章对蒲黄的传统功效和应用、现代中医对蒲黄的应用及研究、现代西医对蒲黄及雌激素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8.
<正>王若光教授,医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湖南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中医药跨世纪人才,擅长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等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炎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现将王教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成功妊娠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索建立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蜕膜细胞凋亡模型,观察黄芩苷对早孕蜕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分析黄芩清热安胎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4/09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二级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人流手术室正常妊娠40d健康孕妇人流组织,患者知情同意。体外常规进行蜕膜细胞培养,选取经鉴定的4、5代细胞蜕膜细胞,用不同浓度(0.5,2.0,10.0,50.0μg/L,共设4组,并设空白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于蜕膜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实验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对蜕膜细胞活力的影响,荧光细胞染色观察确定蜕膜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选取适宜浓度的黄芩苷作用于正常蜕膜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凋亡蜕膜细胞(设肿瘤坏死因子α模型组,黄芩苷组,肿瘤坏死因子α加黄芩苷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24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实验分析黄芩苷对蜕膜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实验成功获取足够量的细胞,经泌乳素免疫组化鉴定为较高纯度的蜕膜细胞。①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后的蜕膜细胞活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且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越大,活力越小。10.0,50.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后蜕膜细胞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196±0.040),(0.106±0.020),(0.317±0.020),P<0.05]。但50.0μg/L时经形态学观察有部分细胞漂浮、死亡。②肿瘤坏死因子α模型组蜕膜细胞活性低于黄芩苷组和肿瘤坏死因子α加黄芩苷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27±0.03),(0.49±0.01),(0.38±0.02),P<0.05]。③流式细胞术示空白对照组蜕膜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48±0.45)%,(16.40±0.82)%,(9.78±0.26)%,(10.96±0.92)%,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后凋亡的蜕膜细胞细胞核变小皱缩,可见致密强荧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能明显抑制人蜕膜细胞增殖分裂的过程,诱导该细胞凋亡,可用于人蜕膜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而黄芩苷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蜕膜细胞凋亡具有一定对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螺旋动脉的形态学角度研究恒河猴子宫炎性出血的机制。方法:选择月经正常的雌性育龄恒河猴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模型组在月经第3天行宫腔细菌接种,宫腔细菌接种后的第4个月经周期分泌晚期取子宫内膜进行螺旋动脉的组织形态学检测。用正常恒河猴的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模型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管壁变性严重,管腔扩张较明显,对照组为正常行经前期图像,螺旋动脉强烈收缩,内皮细胞无变性。结论:炎症因素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与螺旋动脉收缩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