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教育是伴随整体护理而产生的一种解决病人护理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同行的肯定。笔者对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存在的康复问题及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2.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骨折后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作者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并发便秘的症状 ,进行了中医辩证分型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男 17例 ,女 19例 ,年龄 6 0~ 90岁 ,且符合 :① 3d内自发排便少于 1次 ;②胃肠均无器质性改变。经辩证施护 3~ 7d ,其中 16例 1d内排便 ,10例 2d内排便 ,6例 3d内排便 ,仍有便秘者 4例。2 辩证与护理分型2 .1 实秘  2 0例 ,临床表现为 :大便干燥不通 ,数日不行 ,面赤身热 ,腹胀或腹痛 ,口臭心烦 ,不思饮食 ,小便短赤 ,舌质红 ,苔黄…  相似文献   
63.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12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部分过敏性疾病儿童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方法对儿科住院及门诊患儿1275例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吸入性过敏原,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结果受试患儿吸入性过敏原总阳性率为50.8%,其中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25.6%(326/1275),粉尘螨25.0%(319/1275),真菌Ⅰ19.1%(244/1275),杂草15.9%(203/1275),动物毛Ⅰ14.75%(188/1275)等。5岁以上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5岁以下组(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真菌Ⅰ、杂草和动物毛Ⅰ是北京地区儿童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且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64.
氟桂利嗪作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治疗眩晕、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耳鸣及抗癫痫辅助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且价格廉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20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其有比较多且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现将近1年来诊断为氟桂利嗪所致DIP 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对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院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医院SA)、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SB)、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医院C)以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儿童医院(医院G)进行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年份五家医院全年门诊部和住院部所有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应用药物解剖-治疗-化学的分类系统和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抗菌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门诊患儿:每100个患儿每天的DDD数目(DDDs/100患儿-天),住院患儿:每100个住院日的DDD数目(DDDs/100住院日)。按照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结果①各选择医院门诊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门诊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DDDs较高。②选择医院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11.4)较颁布前(15.2)有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医院B、SA和SB的下降趋势较明显;选择医院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较颁布前降低趋势不明显。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乙酰吉他霉素、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DDs所占比例最高,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他美酯DDDs所占比例最高。③2002至2006年选择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为49.9~65.8,DDDs在2006年较2002至2004年下降了22.6%。选择医院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住院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DDDs较高。④选择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22.7)较颁布前(34.0)有显著降低趋势,各医院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平均DDDs较指导原则颁布前变化不明显,五家医院各有升降。各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中以青霉素类、第一和二代头孢菌素DDDs所占比例最高,指导原则颁布前后的DDDs最高单品种均在同一类或同一代抗菌药物中变化;指导原则颁布前限制使用药物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颁布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五家儿童医院抗菌药物DDDs较高,各医院各类抗菌药物DDDs有所不同。指导原则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呈降低趋势,医院间DDDs差距缩小,提示指导原则的颁布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7.
王艺 《家庭用药》2013,(12):71-71
种植牙是如今修复缺失牙齿的先进技术,其恢复咀嚼、发音和美观的能力酷似真牙,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但许多因牙周炎而导致牙齿自然脱落的患者不免有疑问:有了牙周炎,还能做种植牙手术么?种植牙是否也会像罹患牙周炎的牙齿一样,用不了几年就松动脱落了?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我院处方药物各剂型组成比例,为研发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剂型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8-2011年几类常用药物剂型品种数量,分析剂型与儿童用药的相关性。结果儿童专科医院会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药物剂型的选择应用,其中液体制剂和易溶于水的固体制剂的种类有明显增长。结论由于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用药的特殊性,除药物本身治疗效果外,还应同时考虑所选剂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9.
癌症是由细胞逃脱稳态控制,异常增殖和分化引起的一种最为致命的疾病,正迅速成为本世纪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对癌症几十年的研究和认知变迁,癌症治疗方式也在飞速发展,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和对策,特别是寻找安全、高效、无毒的药物,成为抗癌领域中的长期目标。从中药提取和分离得到的皂苷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癌症且几乎无不良反应,基于此,对皂苷抗癌的研究日益升温。研究发现中药皂苷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调节miRNA表达和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皂苷可通过调控分泌型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Toll样受体(TLR)等相关信号通路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凋亡、自噬等过程中,进而干扰癌症的进展。因此,该综述的重点是更新具有抗癌特性的中药皂苷的发现和评价,以及阐明其作用机制,包括相关信号通路的进展,加深对中药皂苷抗癌功能的认识,以期为中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更好地推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在不同时期进行输血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贫血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根据首次输血时间分为早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内)和晚期输血组(首次输血时间在出生2周后),分析两组患儿一般情况、产时危险因素、输血前临床特征及输血后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患儿42例,其中早期输血组19例(45.24%),晚期输血组23例(54.76%)。与晚期输血组相比,早期输血组出生体重更低(t=2.04,P<0.05)、住院时间更长(t=2.05,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早期输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高于晚期输血组(χ~2值分别为4.40、4.50,均P <0.05)。结论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早产儿早期输血与ROP及BPD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类患儿应尽量避免早期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