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戊四氮点燃大鼠慢性癫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戊四氮点燃的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方法对大鼠隔日腹腔注射惊厥阈下低、中、高3个剂量(20、40、60mg/kg)的戊四氮,通过观察动物体重变化、行为表现及电生理等资料评价3个剂量的戊四氮,在模型点燃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效应。结果惊厥阈下低剂量(20mg/kg)不能有效点燃模型。动物行为表现为烦躁;中剂量组大鼠(40mg/kg)给药后惊厥发作平稳,发作级别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发作缓解后动物活动自如;高剂量组大鼠(60mg/kg)给药后发生持续惊厥大发作,死亡率高。结论戊四氮惊厥阈下中剂量(40mg/kg)隔日给药。能有效点燃大鼠慢性癫痫。模型稳定、持久,点燃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为理想的致痴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42.
合理应用小儿抗癫癎药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合理使用抗癫癎药物(AEDs)是癫癎药物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当然AEDs的合理应用要始于正确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又基于详尽、完整病史和体格检查及规范的脑电图操作和正确判断,因此正确诊断是合理治疗的根本保证,而合理规范地应用AEDs,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西酞普兰起效较快.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均是治疗抑郁症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4.
癫(疒间)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癫(疒间)息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疒间)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疒间)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疒间)患儿的生活质量-48项量表(QOLIE-AD-48),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疹、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障碍;患儿生活质量损害的范围广泛(P<0.01),其中社会支持的损害最明显;患儿焦虑抑郁的得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抗癫疴药物的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羞耻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 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至2006年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分离率及耐药趋势。方法 对29 41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4种致病菌分离率及耐药趋势回顾,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化脓性链球菌年分离率为10.7%~25.4%,占咽拭子致病菌首位,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卡他莫拉菌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中年分离率分别为1.7%~8.9%、1.1%~5.9%和0.7%~4.7%,3种致病菌分离率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年分离率明显高于卡他莫拉菌(P=0.026)。痰液标本中未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5.0%~.30.0%,上升趋势不显著(P=0.4),对头孢克罗耐药率为2.5%~11.2%,增加趋势明显(P=0.005)。青霉素高度耐药肺炎链球菌为4.2%~27.3%,低度耐药株为35.0%~61.2%,两者增加趋势显著(P<0.05)。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仍高度敏感,红霉素耐药率高达85%以上。卡他莫菌β-内酰胺类阳性率在95%左右。结论 化脓性链球菌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首要致病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绝大多数已对红霉素耐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中分离率变化不明显,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罗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6.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hereditarytyrosinemiatypeⅠ),又称肝肾型酪氨酸血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于肝、肾组织中酪氨酸代谢的终末酶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缺陷,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所致。本病发病率约为1/100000,多数患儿起病于新生儿或小婴儿期,肝功能受累显著。少数晚发型患儿通常起病于1岁以后,以生长发育迟缓、进行性肝硬化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等为主要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病例多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早;以肾性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由于国内儿科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及受诊断技术的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文报道起病于学龄前期,以肾性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 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记录GMs。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在不安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随访至1周岁以上明确神经学发育结局,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 2)确定是否有运动发育迟缓。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30名评估者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GMs评估,用来检测评分者间信度。由6名评估者在第1次测试间隔2个月后,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测试,用来测定重测信度。结果 纳入5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4例,早产儿42(72%)例,孕周为27~36周,平均(31.4±2.0)周,出生体重为830~2 900 g,平均(1 642±408)g;足月儿16(2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1.1)周,出生体重为2 650~4 150 g,平均(3 401±365)g;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40个月。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记录115次,人均记录(2.0±0.8)次;在不安运动阶段GMs记录89次,人均记录(1.5±0.6)次。随访结局:7例(12%)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5例(9%)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46例(79%)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 0.97~0.99,重测信度ICC值为0.69。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3%、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95%;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75%、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 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月龄内应用GMs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GMs质量评估在不同评估者间的稳定性高,在初学者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GMs质量评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操作简便,经济投入少,适于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防治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芪水煎液5 g/kg组、红芪多糖15、30和60 mg/kg组、阳性药吡非尼酮200 mg/kg组,各给药组预防性灌胃给药7 d后通过单次16 GyX线照射小鼠全胸部建立急性放射性肺炎模型,并继续给药至造模后3 d。分别在照射后第1、3 d药后30 min后处死小鼠8只,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通过q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tor、Vegf及Hif1a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SOD、GSH-Px及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P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及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降低,肺组织中Mtor、Hif1a、Vegf的mRN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受试药物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升高;肺组织中TNF-α、mTOR、HIF-1α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红芪多糖可改善RP小鼠的精神状态、皮毛光泽,降低肺系数,改善RP小鼠肺脏组织炎性反应。结论:红芪多糖防治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抑制HIF-1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昆明地区近5年头癣2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昆明地区近5年头癣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3年5月到2008年4月在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常住昆明地区的224例头癣患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121人,女性患者103人;年龄20天到58岁;其中13岁以下患者208人(92.9%);镜检阳性176例(78.6%),培养阳性189例(84.4%);病原菌为羊毛状小孢子菌109例(57.8%),铁锈色小孢子菌62例(32.8%),红色毛癣菌9例(4.76%),白念珠菌6例(3.17%),石膏样小孢子菌3例(1.59%).结论 昆明地区近5年头癣患者主要为儿童,病原菌主要为为羊毛状小孢子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50.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SMA患儿易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喂养困难、骨代谢异常和营养缺乏/过剩等营养相关问题。目前尚无标准化的SMA营养支持指南。患儿需定期进行生长和营养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并由专业营养师进行营养干预与治疗。个体化的营养管理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延长生存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