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随着检查技术的革新,不同分期脊柱转移瘤患者逐年增多,经皮椎体成形是脊柱转移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治疗不同分期、不同活动方式肿瘤的术后生物力学疗效尚未见报道。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胸椎T_(10)骨肿瘤转移不同位置的应力及位移情况。方法:根据1例30岁健康男性胸椎三维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构建胸椎(T_(9)-T_(11))的三维几何模型,包括肋骨、韧带及椎间盘。模拟被胸椎转移瘤侵袭的T_(9)-T_(11)椎体及其后胸椎不同部位的三维模型,包括椎体结构完整的对照组,单侧转移累及椎体区(实验组1),单侧转移累及椎体和椎弓根区(实验组2),单侧转移累及椎体、椎弓根和横突区(实验组3),双侧转移累及椎体、椎弓根和横突区(实验组4)。利用Abaqus软件创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VonMises应力分布及模型的位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对不同实验组加载点在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最大总位移的研究中,随着转移瘤侵袭部位及侵袭面的增多,加载点的总位移在增大,整体刚度降低,尤其实验组4加载点的总位移最大;②在屈曲工况下椎体、椎弓根破坏后明显增加最大Von Mises应力值,而在此基础上增加胸肋关节破坏,其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基本不变;③有限元分析并模拟骨肿瘤模型的基础上,将骨水泥区域的单元设置为一个单独的set集合,后将骨水泥区域设置为对应的材料属性以模拟骨水泥填充,结果发现,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最大总位移均小于各实验组;④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患者在负重、屈曲、伸展、旋转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值相较于骨肿瘤模型大幅度降低;⑤提示基于胸椎T_(9)-T_(11)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有利于对胸椎骨肿瘤转移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并能够在胸椎骨肿瘤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准确模拟经皮椎体成形后加载点在不同工况下的总位移及最大VonMises应力情况。  相似文献   
2.
3.
论述了小儿便秘与泄泻的辨证相关性,依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临证中饮食积滞、肝郁气滞、脾肾亏损、寒热错杂等证型,均可同证同治。从而拓宽临床诊疗思路,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更为具体化的参考依据,同时使临床治疗简化明了,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助孕后单胎妊娠与早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BM、VIP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5月1日发表的关于评价AR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和资料的提取、偏移评估。使用Stata SE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队列研究,英文文献10篇,涵盖10个国家和地区;ART助孕和自然受孕的单胎妊娠孕妇例数分别是21 060和671 6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R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高于自然受孕单胎妊娠[RR=1.56,95%CI(1.27-1.91),P<0.001]。按ART类型、效应指标、地区、ART样本量、发表时间等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ART助孕可增加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结论 AR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高于自然受孕单胎妊娠,ART助孕后的妊娠孕妇应积极做好产前保健工作以避免...  相似文献   
5.
体外实现兔脂肪干细胞(rADSCs)、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及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的三维复合,构建既能抗结核又能填补、促进骨缺损的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以HA/β-TCP为支架材料,通过缓慢滴加细胞型方式,将复乳溶媒挥发法制备的利福喷丁聚乳和定性分化诱导的rADSCs(茜红染色表征)体外制得新型骨组织工程三维复合体,并对其进行显微结构及药物缓释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大部分分布在18~28 μm,载药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在一定浓度下不影响rADSCs的分化诱导,层状膜形分布的成骨诱导后rADSCs牢固包绕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分布在HA/β-TCP上,载药支架材料有着良好的药物缓释,体外维持最低抑菌浓度长达46 d。新型骨组织工程的三维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缓慢、持续的释药特性,且具有具有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计算NLR,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NLR[(3.25±0.73)比(2.72±0.67)]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2.53、95%CI 1.42~3.61,P<0.01)、hs-CRP(OR=1.42,95%CI 1.22~1.96,P<0.01)和吸烟(OR=3.34,95%CI 1.06~8.62,P<0.05)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CSF患者中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恶性肿瘤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方法及其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肩关节及髋关节周围非病理性骨折的骨恶性肿瘤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74岁,平均42岁。肩关节置换4例,髋关节置换8例。骨转移癌7例,骨原发性恶性肿瘤5例。所有患者均行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术,并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患者术前、术后的关节功能用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平均5d拔除术区引流管,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均无术后并发症,伤口渗液无明显增多。术前MSTS关节功能评定,良4例,可8例;术后MSTS关节功能评定,良10例,可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对诊疗效果满意。结论聚丙烯人工补片对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关节假体置换后关节的稳定性和动力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 and/β-tricalcium phosphate,HA/β-TCP)复合体材料及同种异体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复合体,评价两种不同抗结核骨组织复合体治疗兔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取3月龄经造模成功后的新西兰大白兔36只,行病灶清除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利福喷丁微球-rADSCs/HA/β-TCP抗结核骨组织工程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利福喷丁微球-rADSCs/同种异体骨抗结核骨组织工程复合体,C组清创后未做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行影像学(DR)检查,术后第12周将实验动物处死,取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发现A组骨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取代;B组骨缺损基本修复,周边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C组骨缺损处有少量骨组织形成,可见大量纤维组织覆盖。X线观察发现:4周时,A组骨缺损区可见少量骨痂形成,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紧密接触。B组骨缺损区可见骨痂形成,C组骨缺损区界限清晰,可见片状低密度影。8周时,A组骨缺损区明显缩小,材料吸收,边界稍模糊。B组骨缺损区可见片絮状高密度影,C组骨缺损区可见点状钙化影。12周时,A组骨缺损区材料基本吸收,B组骨缺损材料部分吸收,椎间隙部分融合,C组骨缺损区界线尚清,椎间隙破坏缺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吸收明显,可见大量纤维骨痂组织生成骨组织。B组可见部分同种异体骨残留,周边可见大量纤维骨痂组织生成骨组织。C组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利福喷丁微球-rADSCs/HA/β-TCP构建的抗结核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填充兔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正>胃癌是我国的主要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多发,但青年人胃癌并不少见,且有增加趋势。文登市立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年龄≤35岁的青年人胃癌38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4岁。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21例、餐后腹部饱胀感14例、消瘦及贫血11例、呕血及黑便5例、腹部包块1例,缺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右侧胸膜顶纤维型滑膜肉瘤并结合文献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