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魏伟  王育良 《现代医学》2005,33(6):373-374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对15例(18只眼)患者按规定程序进行PDT治疗,其中典型或以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为主者11只眼,隐匿性或以隐匿性CNV为主者7只眼。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治疗后3个月,视力提高3只眼,稳定13只眼,下降2只眼。其中8只眼视物变形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17只眼眼底出血渗出明显减少(其中15只眼完全吸收),1只眼有所增加。FFA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典型性或以典型性CNV为主的病例中10只眼荧光素渗漏完全消退,1只眼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弱;隐匿性或以隐匿性CNV为主的病例中7只眼荧光素渗漏减弱。治疗后1、3个月,在荧光素渗漏完全消退的10例中,3只眼荧光素渗漏先后复发。结论PDT治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短期效果是肯定的,不会对视力造成明显损害,但尚不能预防CNV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王天  王育良 《河南中医》2006,26(3):82-8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属于眼底出血性疾病之一。因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并发症较多,且发病较急,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常常导致失明,故中医眼科称之为“暴盲”、“视瞻昏渺”[1],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致盲性眼底病[2]。治疗较为棘手,临床多随病程的演变、病情的变化,因时制宜,分期辨治。现赘述于下。1辨证分型分期刘炎[3]等人将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胆火炽型、阴虚火旺型,分别运用血府逐瘀汤、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78例,有效率为92.3%。夏国庆[4]将此病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胆火炽型、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3.
消单灵眼液治疗家兔实验性单疱性角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和近用光的临床结果。方法307例558只眼按术前散光度数分4组,Ⅰ组:168只眼,无散光;Ⅱ组:268只眼,散光-0.25--1.00D;Ⅲ组:87只眼,散光-1.25--2.00D;Ⅳ组:35只眼,散光-2.25--4.25D。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Ⅱ、Ⅲ期临床试验观察双丹明日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先后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疗效性观察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舌象及脉象,视力,视野,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西药导升明作对照,Ⅱ期观察16周、Ⅲ期观察12周为1个疗程。结果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97.0%、98.4%,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5,P〈0.01);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Ⅱ、Ⅲ期分别为88.1%、91%,均优于对照药导升明(P〈0.01);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眼科检查指标,治疗后患者微血管瘤数目,出血、渗出、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视野缺损区面积均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中心视野光敏感度有所提高;对患者视物模糊、双日干涩、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和较高的消失率。2组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功能出现异常,但未证实其与试验药物有因果关系。结论双丹明日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日钟阴阳方"对不同光环境下幼兔眼球发育的干预作用。方法:1月龄健康无眼病新西兰幼兔72只,雌雄兼备,随机分入4周检测组和12周检测组,每大组又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自然光组饲养在自然光线环境下,LED灯组饲养在LED灯环境下,全光谱灯组饲养在全光谱灯环境下,另外3组分别饲养在上述3种光线环境下并加用"日钟阴阳方",每日10:00予补阳方,22:00予补阴方,均按成人临床用量折算后的剂量进行灌胃。4周检测组、12周检测组分别在4周、12周测定并比较各组幼兔血清和视网膜多巴胺(DA)水平。结果:4周和12周时,与自然光组比较,LED灯组幼兔血清和视网膜DA水平明显降低(P0.01);LED灯中药组幼兔血清DA含量显著高于LED灯组(P0.01)。而中药对自然光和全光谱灯环境下幼兔血清和视网膜多巴胺含量无影响(P0.05)。结论:LED灯对幼兔视网膜及血清多巴胺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全光谱灯对眼球发育的影响与自然光相似,"日钟阴阳方"可能对视网膜发育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燥性角膜炎是以眼干涩、磨痛、畏光,角膜浅层呈弥漫性或点状卷丝状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眼病。我科从1996年以来采用润目灵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治疗组53例,共94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4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6岁,平均47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采用Tomey,SP—2000型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PRK术前及术后1月、3月及6月的角膜厚度。结果角膜厚度1月与3月、6月之间有显著差异,3月与6月之间无显著差异,A、B两组间术后1月、3月有显著差异,6月无显著差异。结论PRK术后角膜厚度在3个月时趋于稳定,术前屈光度的高低与术后角膜厚度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与尿激酶治疗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与尿激酶治疗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的疗效对比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赵惠清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王育良本文分别用中药和尿激酶治疗原视力在0.5以下的43例46眼视网膜颞侧分枝静脉阻塞病例,通过疗效的对比分析,对该病的早期治疗手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徐金华  林琳  王育良  柏玉洁 《眼科研究》2012,30(11):994-998
背景 Cry2存在于哺乳动物视网膜上,是生物钟振荡器环路中重要的调控因子. 目的 探讨光照节律改变对大鼠视网膜中Cry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健康无眼疾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自然昼夜光线照明下喂养,实验组大鼠饲养在光照控制室内,大鼠活动平面光照度为(533±16) lx,设定每日光照明(6:00 ~24:00)、暗(24:00 ~6:00)循环交替时间为18 h/6 h,持续时间为3个月.于实验后3个月时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ry2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y2mRNA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大鼠喂养3个月时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而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萎缩变薄,排列紊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明,正常对照组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结构清晰,内节线粒体嵴连续,外核层细胞核形态规则,但实验组大鼠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紊乱,外节膜盘间隙增大,出现溶解、空泡变,光感受器内节线粒体空泡变,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浓集,部分出现核碎裂、边集,核膜皱缩、内陷.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2个组大鼠Cry2蛋白均在视网膜节细胞及内核层部分细胞的细胞质和核膜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Cry2蛋白表达评分为(0.833±0.197)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700±0.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Cry2 mRNA表达量为0.962±0.125,实验组为0.61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533 lx的光照强度长期节律性照射可导致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视网膜中Cry2的表达下调有关,调整Cry2的表达是否是临床上稳定生物节律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