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患者198例,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经6个月的观察,治疗组在改善脂肪肝程度、降低空腹胰岛素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7.5%、48.0%、75.5%,而对照组分别为14.6%、33.3%、47.9%,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宝新  郭淑芹  张灿  常文龙  王翯  姚琪  张云良 《重庆医学》2018,(23):3039-3042,3046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的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 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BMI分为糖尿病正常体质量组(W1组)、糖尿病超重组(W2组)、糖尿病肥胖组(W3组),同期体检BMI正常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W0组),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的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二者与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3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W2组和W1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W0组(P<0.05),但W2组和W1组血清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W3组和W2组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W0组(P<0.05),而W2组较W1组、W1较W0组神经肽Y水平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血清瘦素水平最显著的因素为BMI、WH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n[空腹胰岛素(FINS)]、L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神经肽Y,影响血清神经肽Y水平最显著的因素为BMI、WHR、LDL、Ln(HOMA-IR)和瘦素.结论 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发生时血清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相互影响,可能共同在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波动性高糖与恒定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培养HRPE细胞株,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2)恒定高糖组:33.0 mmol/L葡萄糖;(3)波动性高糖组:5.5 mmol/L和33.0 mmol/L葡萄糖波动组,日间每3小时高糖、2小时低糖交替3次,高糖过夜;(4)渗透压控制组:33.0 mmol/L甘露醇.每组均设6个复孔,置于37℃、5% CO2孵箱中,分别于培养24、48、72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检测.结果 (1)培养24 h,波动性高糖组SOD为(12.1 ±3.0) U/ml,GSH为(68.5±3.8) mg/L,丙二醛为(17.5±3.0) μmol/L;恒定高糖组SOD为(21.8±1.6) U/ml,GSH为(90.8±4.8) mg/L,丙二醛为(12.9±1.2) μmol/L;正常对照组SOD为(31.1±4.7) U/ml,GSH为(143.4±8.3) mg/L,丙二醛为(3.1±1.1) μmol/L;渗透压控制组SOD为(32.4±2.8) U/ml,GSH为(143.3±12.8)mg/L,丙二醛为(2.8±1.2) μmol/L.(2)培养48 h,波动性高糖组SOD为(9.6±1.8) U/ml,GSH为(72.5±4.3)mg/L,丙二醛为(19.1 ±1.7) μmol/L;恒定高糖组SOD为(21.0±2.5) U/ml,GSH为(93.4±4.6) mg/L,丙二醛为(11.6±2.2)μmol/L;正常对照组SOD为(31.0±2.5) U/ml,GSH为(145.5±6.6) mg/L,丙二醛为(3.9±1.0) μmol/L;渗透压控制组SOD为(28.4±0.8) U/ml,GSH为(142.0 ±4.9)mg/L,丙二醛为(2.9±0.8)μmol/L.(3)培养72 h,波动性高糖组SOD为(10.9±1.7)U/ml,GSH为(70.9±7.3) mg/L,丙二醛为(19.5±0.5)μmol/L;恒定高糖组SOD为(20.4±1.7)U/ml,GSH为(91.6±7.2) mg/L,丙二醛为(11.2±3.3) μmol/L;正常对照组SOD为(32.4±4.4)U/ml,GSH为(143.0±23.2) mg/L,丙二醛为(3.0±1.0)μmol/L;渗透压控制组SOD为(29.5±2.6)U/ml,GSH为(134.5±11.1) mg/L,丙二醛为(2.8±0.8)μmol/L.(4)培养24、48、72 h波动性高糖组、恒定高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波动性高糖组与恒定高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渗透压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恒定高糖组、波动性高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波动性高糖较恒定高糖对HRPE细胞有更强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保定市社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保定市社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3个社区,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45岁以上居民中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情况.结果 社区内糖尿病HbA1c达标者87例,占18.6%.经过百分率的趋势性检验,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与HbA1c水平呈正趋势,随着HbA1c升高,大血管病变患病率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均增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措施和对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达标的主要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HbA1c控制达标率低,理解并接受胰岛素治疗可能是降低HbA1c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甘丙肽(GAL)和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水平在不同分级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血糖、血压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及健康体检者(NC组)40名,依据不同血压分级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S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级(DH1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级(DH2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级(DH3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GAL、AgRP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GAL和AgRP的影响因素。结果:NC组的GAL水平较DS组减低,在DH1组、DH2组和DH3组3组中,GAL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降低,且均低于DS组(均P0.05)。DS组、DH1组、DH2组和DH3组AgRP水平较NC组减低,其中DH3组中AgRP水平最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GAL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病程(HP病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呈负相关,与AgRP呈正相关(P0.05);血清AgRP水平与SBP、DBP、糖尿病病程(DM病程)、HP病程、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与GAL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SBP是GAL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血清AgRP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分级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AL和AgRP水平均减低,GAL和AgRP水平的变化对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Nesfatin-1、热休克蛋白60(HSP60)与下肢血管病变(LEV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合并LEVD分为两组,LEVD组62例,非LEVD组58例,另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Nesfatin-1、HSP60水平,分析血清Nesfatin-1、HSP60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LEVD的关系。结果 LEVD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低于非LEVD组,HSP60水平明显高于非LEVD组(P<0.05);不同LEVD分级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随着病变分级的增加而降低,HSP60水平随着病变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与Nesfatin-1水平呈负相关,与HSP60水平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Nesfatin-1水平呈正相关,与HSP60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sfatin-1、HSP60为T2DM患者合并LEVD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LEVD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降低,HSP60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而变化,为LEVD独立影响因素,及早检测血清Nesfatin-1、HSP60水平有助于及时防治LEV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与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85例(DM组)和肥胖组85例(ODM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患者均接受个体化降糖治疗。测定3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FGF19与PEDF水平。结果NC组、DM组、ODM组治疗前血清FGF19水平依次降低[(161.3±25.6)vs(128.3±31.2)vs(92.2±27.4)pg/ml,P<0.05],PEDF水平依次升高[(31.7±10.9)vs(48.3±11.7)vs(63.7±12.9)滋g/ml,P<0.05]。治疗后6个月与DM组比较,ODM组FGF19水平仍偏低,PEDF水平偏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FGF19与BMI、腰围、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负相关(均P<0.05),PEDF与BMI、腰围、FBG、PBG、HbA1C、TC、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治疗后FGF19差值与BMI、腰围、FBG、HbA1C、CRP、HOMA-IR差值均呈负相关(均P<0.05),PEDF差值与BMI、FBG、PBG、HbA1C、CRP差值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BMI、腰围变化是FGF19影响因素;CRP、FBG水平变化是PEDF影响因素(P<0.05)。结论FGF19水平变化与肥胖相关,而PEDF与血糖及炎性指标相关,PEDF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清长正五聚蛋白3(Ptx3)和α-klotho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及同期于本院体检的55例健康人群(NC组)作为研究对象,依据WHO推荐的糖尿病肾脏病分期标准,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个亚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组)6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KD1组)61例;大量白蛋白尿组(DKD2组)5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Ptx3和α-klotho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Ptx3和α-klotho蛋白的相关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两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两者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Ptx3浓度比较结果显示,3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Ptx3水平均高于NC组,其中以DKD2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α-klotho蛋白浓度比较结果显示,DM组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NC组,DKD1和DKD2组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DM组,且以DKD2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静脉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白蛋白(UALB)、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UACR及24 h尿蛋白等呈正相关(r=0.152,0.287,0.312,0.543,0.609,0.492,0.549,0.588,0.619,0.422,P均<0.05),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ALB)及α-klotho蛋白呈负相关(r=-0.402,-0.541,-0.933,P均<0.05)。血清α-klotho蛋白水平与eGFR、总蛋白(TP)及ALB呈正相关(r=0.352,0.201,0.532,P均<0.05),与糖尿病病程、sCr、BUN、FBG、HbA1c、HOMA-IR、UACR、24 h尿蛋白、Ptx3等呈负相关(r=-0.156,-0.359,-0.318,-0.533,-0.621,-0.528,-0.872,-0.632,-0.93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CR、eGFR为Ptx3和α-klotho蛋白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血清Ptx3及α-klotho蛋白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4、0.95,两者均对糖尿病肾脏病诊断提供帮助,且α-klotho蛋白较Ptx3具有更高的敏感度(Ptx3及α-klotho蛋白敏感度分别为67.5%、95.6%)。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Ptx3水平依次升高,α-klotho蛋白依次下降,两者互为彼此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为糖尿病肾脏病尽早筛查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生长激素(GH)是人体必需的激素之一.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疗效明确,但其仍可引起水钠潴留、良性颅高压、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脂代谢紊乱、继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升高等不良反应.对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机制及其相关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有助于指导今后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Adropin蛋白和脑啡肽酶水平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10/2019-01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59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108例,DR组包括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组(NPDR组)45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组)63例。另选取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测量四组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身高2(kg/m^2)。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A1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ropin蛋白(AD)和脑啡肽酶(NEP)水平,AD、NEP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各自独立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NPDR组、PDR组的AD水平逐渐降低,以PDR组最低(P<0.05)。各组NEP水平逐渐升高,以PDR组最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FPG、HbA1c、NEP为AD的独立危险因素,BMI、FPG、HbA1c、AD是NE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AD水平随着DR的进展而降低,NEP水平则随着DR的进展而升高,表明血清AD和NEP有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