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牛血清中疑似HBsAg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血清中是否存在HBV相关标志物,为HBV的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和限定家族两种方式收集牛血清,以ELISA、DOT-EIA、WesternBlot对血清中HBsAg样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随机和限定家族采集的牛血清中均存在能与抗人HBsAg抗体反应的蛋白质。随机采集的牛血清中HBsAg样蛋白的阳性率为32.14%,限定家族采集牛血清的阳性率为72.97%。牛血清中HBsAg样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000,在37头奶牛中有家族聚集性(X^2>X^20.30(1),P<0.30)。结论牛血清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000的HBsAg样蛋白。  相似文献   
92.
基于基因免疫的抗HBV 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基因免疫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表达M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PreS2/S,免疫雌性BALB/c小鼠,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 目的基因片段PreS2/S(875bp)正确插入质粒pcDNA3,重组质粒转染细胞上清、基因注射肌肉、脾脏局部均可检测到M蛋白表达。免疫小鼠后以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一株分泌抗HBVM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2D3。结论 证实了基因免疫可用于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M蛋白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3.
为评价外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在筛查和诊断地中海贫血 (地贫 )中的临床价值。对地贫患者及家属进行外周血常规普查及地贫相关检查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5 0个家系共计 467人中地贫患者 3 49例。地贫患者中MCV <78fl者 3 18例 ,占地贫总数的 91 12 % ;MCV >78fl者 3 1例 ,占 8 88%。 2、MCV>78fl的 3 1例地贫患者中 ,α地贫 2 1例 ,β地贫 9例 ,混合型地贫 1例 ,分别占66 7%、2 9 0 3 %和 3 2 3 %。基因分型多为静止型 ( -α αα)或突变型α地贫 ( 13 2 1,61 9% ) ;α地贫患者中MCV正常的发生率为 11 86% ;β地贫MCV正常的发生率为5 3 6%。结果表明 :MCV指标在临床筛查地贫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各型地贫 (特别是静止型α地贫 )中MCV可以正常。是临床及产前筛查过程中造成地贫基因携带者漏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4.
本文比较了尿碘的浓度法与比值法在个体IDD初筛中的应用。以两种方法筛出的个体的血清THS及FT_4I值的95%的正常值范围为标准判断初筛的可靠性。浓度法筛选与两血清值符合率为23.77%,比值法筛选符合率为18.99%。两种方法筛出的“正常”与“非正常”的真实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尿碘浓度和比与血清TSH值均无相关性。故本文认为以上述两种方法初筛个体IDD都是不够理想的。  相似文献   
95.
王缨 《新医学》1998,29(5):236
患者37岁,因停经43周,阵发性腹痛20小时,阴道流水12小时,在家接产失败而于1996年4月17日入院。孕2产1,12年前顺产一女婴。患者来院前20小时出现规律宫缩,12小时前胎膜自破,10小时前村接生员未经任何检查嘱其加腹压,5小时前告其已见“儿...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以肾病综合征(NS)为表现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肾活检163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N中表现为NS的67例患者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免疫分型的资料。根据Lee病理组织分类标准,肾小球病变程度分为Ⅰ~Ⅴ级,肾小管间质组织学改变分为Ⅰ~Ⅴ级。根据IgA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不同分为系膜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沉积(MS+GBM)组;单纯系膜沉积MS组。结果:①163例IgAN中表现为NS 67例,占IgAN的41.1%。②67例以NS为表现的IgAN患者中,MS组41例,其中26例(63.4%)表现为单纯性NS;Ⅰ~Ⅲ级23例(占56.1%)。MS+GBM组26例,其中20例(77%)表现为肾炎性NS;Ⅲ~Ⅴ级19例(占73.1%)。③免疫荧光分型:67例以NS为表现的IgAN患者中,MS组以IgA+IgM+C3+C4型(48.8%)、IgA型(29.2%)及IgA+IgM型(22%)为主;MS+GBM组以IgA+IgM+C3+C4型(42.3%)和IgA+IgM+IgG+C3+C4型(30.8%)为主。④67例以NS为表现的患者中MS、MS+GBM两组肾小球损伤程度无差异,均以Ⅱ~Ⅲ级为主。⑤小管间质损害(TIL)分型:67例以NS为表现的患者中MS组以Ⅱ级(占51.2%)和Ⅲ级(占26.8%)。结论:IgAN表现为NS者MS组以单纯性肾病为主,MS+GBM组以肾炎性肾病为主;MS组和MS+GBM组肾小球损害均以Ⅱ~Ⅲ级为主;免疫荧光MS组以IgA+IgM+C3+C4型、IgA型、IgA+IgM型为主;MS+GBM组以IgA+IgM+C3+C4型和IgA+IgM+IgG+C3+C4型为主;MS组肾小管损害以Ⅱ~Ⅲ级为主;MS+GBM组肾小管损害以Ⅳ+Ⅴ级为主。NS表现的IgAN在合并毛细血管壁沉积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生物电刺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5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16)和对照组(n=99),试验组用SPW白细胞增长仪治疗7天,对照组用常规升白细胞药物治疗15天,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64.66%,对照组有效率43.4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在减轻恶心呕吐、增进食欲、改善体力精神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升白细胞效果显著,且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不良反应,与化疗联合应用,有标本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青年、中年、老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79例IMN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15~29岁)组(21例)、中年(30~59岁)组(41例)、老年(60~75岁)组(17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临床分型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各组临床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发生率、血肌酐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eGFR明显低于青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血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病理分期以Ⅰ期膜性肾病为主(85.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同时系膜细胞增生、"满堂亮"现象及电镜下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老年组肾小管间质半定量积分、小血管病变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不同年龄组的IMN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熟悉它们的异同点,将有助于IMN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
妊娠子宫扭转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晚期约有80%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右旋,大多在30°左右,明显者可达45°.子宫沿纵轴扭转超过45°称为子宫扭转,临床极为少见.自1876年首次报道至今不足百例.一旦发生常易误诊,危及母子生命[1,2].近十年内,我院收治2例,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儿童过敏性紫癜凝血状态改变及其机制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机制。分析处于发病期及缓解期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比 (Prothrombintimerate ,PTR)、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儿童相比 ,不论发作组或缓解组 ,HSP儿童的PTR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t=- 1 86 9,t =1 4 91 ,P >0 0 5,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发作组HSP儿童轿浆D 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 ,t =- 1 5 8,P <0 0 5;而缓解组HSP儿童血浆D 二聚体浓度下降并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 ,t =- 1 94 8,P >0 0 5;发作组血浆TF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t=1 2 1 1 ,P >0 0 5。结果表明 :HSP儿童凝血状态的特征是发病期间处于高凝状态 ,并随着病情缓解高凝状态可恢复正常 ,TFPI在HSP儿童发病期防止血管内凝血活动过度和扩散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