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从虚寒证的定性、定位、主症状、兼症等角度确定虚寒证的 4 0个辨证因子。制定出轻、中、重度、极重 4个等级的评分细则 ,从五脏阳虚探讨虚寒证的半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及植物神经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一个典型虚寒证家族的体温以及植物性神经平衡状态,深入研究其先天(遗传)背景的分子生物学表征,用40项虚寒证量表评定该家族成员和对照组的虚寒证症状:积分在19分以下者为非虚寒证,20—49分为虚寒证,50分以上为典型虚寒证。然后测定舌下、腘等7处温度,以及唾液量、血压、呼吸和脉搏间隔等指标,并运用植物神经系数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家族的典型虚寒证患者和虚寒证患者的虚寒证症状定量同对照组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非虚寒证家族成员与对照组比较也在总症状与虚寒证症状2个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该家族的全体成员、虚寒证患者以及非虚寒证个体与对照组比较,植物神经系数值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家族中虚寒证患者比非虚寒证个体的植物神经系数值略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除左腘温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右腘温有一定程度低下外,其他5处温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讨论: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确为典型虚寒证家族。对虚寒证的研究引入经典遗传学家系调查方法以及适宜的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家族性聚集的基础上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不失为该证研究的一个良好切入口。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医的阴阳学说与整体论 ,通过对OMIM及大量古今中外文献的检索 ,分析基因对中药的反应规律 ,结论 :①中药对基因的调制可分为单纯靶基因型、靶基因组合 /DNA型、单纯靶疾病治疗型、靶器官调制型、周身性调制型、抗癌变 /畸变 /突变型及靶基因系统调节阴阳平衡型 7型。②因为每一个体都同时存在阴阳 2种基因座 ,故称一个个体基因组的可表达的基因为阴阳基因 (表达 )系统。③药物作为环境因子的信息对基因系统进行输入 ,其反应输出有线性 (阳性 )输出与曲线 (阴性 )输出 2类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亲子用药与中西医互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为先天之本”。系统性红斑狼疮素禀不足或禀赋偏颇 ,有明显的先天遗传因素 ,其发病有家族史 ,近亲发病率高早已是共识。但是 ,许多具体的研究却往往忽视了这个基本背景 ,或因其麻烦而简化了研究因素 ,这是十分遗憾的。在中医遗传学开始走向成熟的今天[1] ,要在实验上、临床  相似文献   
15.
试论肾主水司二阴并及肾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肾司前后二阴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两者互为表里,肾司前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即前阴(尿道口、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须依赖肾的气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记载远古至唐代的神仙人物有 199人 ,通过史料考证和逻辑分析确认 14 6人为真实人物 ,其寿限在 80~ 16 0岁 ,他们在体质、免疫力、恶劣环境适应力、行为心理及野生习性等特征特性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表现。 2 9.9%的长寿者的表型发生了部分或个别性状的返老复壮现象。用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与古代长寿者的表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 :①衰老的遗传基础是大量基因甲基化使其表达失活或衰变、端粒酶变短、三联体扩增渐变、复制或转录错误及突变等衰退过程积累的结果 ;②死亡的遗传基础主要有编程性、自然衰老性及特定基因组反馈调节能力解体致死等 3种情况 ;③养生措施中 ,无论是气功、锻炼、摄养、饮食及中药等 ,均各有其基因的应答。  相似文献   
17.
谈蔬果的寒热营养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 ,蔬菜、水果、肉类、主食、薯豆和调料等食物营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1]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在饮食营养中 ,除食物营养成分外 ,中医更强调功能性营养的作用[2 ] ,即食用谷肉瓜果的重要的一个属性。现试将常见的水果、蔬菜、调料、肉类、主食、薯豆和饮料的寒热性质探讨如下。1 蔬果寒热营养一览常见的饮食的寒热性质见表 1。几点说明 :①所谓寒热属性 ,主要是从医疗实践和生活经验中总结而来 ,是一种对机体及其个体感受热或寒的功能调节作用 ,目前还很难如…  相似文献   
18.
以个案研究在中医心理学、中医遗传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个案研究的特点、存在的哲学基础及重要意义,并从计量、时态、比较、典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个案研究的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七情致病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2004~2005年因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入院的患者155例,其中78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7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回顾式查阅首次原始入院病历的方式,综合分析病人首次住院时诱因、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见.采用七情评定量表(Seven Emotions Scale, SES),应用五级评分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在1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怒""悲""思""喜""恐"和"惊"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29.7%,25.5%,12.9%,9.7%,7.1%,3.2%和1.3%,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1.0%.在78例首次发病处于躁狂相的双相情感障碍(BPD)病人中,"怒""喜""忧""思""恐""惊"和"悲"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0%,14.1%,9.0%,9.0%,1.3%,1.3%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5.3%;在77例首次发病处于抑郁相的BPD病人中,"忧""悲""思""恐""惊""怒"和"喜"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6%,26.0%,10.4%,5.2%,1.3%,0%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6.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和"怒"为主要的七情致病因素.其中躁狂与怒更加相关,怒在躁狂中的发生率高于喜;抑郁与忧更加相关,忧在抑郁中的发生率高于悲,这可能是我国当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症状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不良的情绪应激可导致各种心身疾病。机体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出现了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反应为主的变化,由于激素的变化与传递,在体细胞内导致基因的应激表达即基因症状,产生了应激症状。利用斗鸡在悲恐两型变化的情况,测定其体内指标,不但可以验证情绪变化下神、气、精的相互转化,而且也可以了解情绪应激的体内气血变化以及基因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