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目的:建立决明子中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Diamonsil18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1%冰醋酸(18∶3∶79),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8nm。结果: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在0.1~0.5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101.1%(n=5),RSD2.2%。结论: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决明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芪术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药的黄芪、白术、丹参、柴胡、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该药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薄层色谱条件为:波长λs=530nm,λR=650nm。结果该药薄层层析斑点清晰集中,含量测定黄芪甲苷在1.01~5.03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07%,RSD=0.89%(n=5)。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3.
番泻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秋萍  王祝举  付梅红  唐力英  赫炎  方婧  龚千峰 《中药材》2007,30(10):1250-1252
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番泻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Tinnevellin glycoside(Ⅰ)、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Ⅱ)、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山柰酚(Ⅴ)、芦荟大黄素(Ⅵ)、D-3-O-甲基肌醇(Ⅶ)、蔗糖(Ⅷ)。结论:化合物Ⅲ、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4.
天南星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炎  刘峘  唐力英  王祝举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77-2580
天南星味苦、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用于顽痰咳嗽,风疾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等。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因其生品有毒,除外用和少数配方外,供内服均要求采用炮制品。为弄清天南星炮制的起源、发展、炮制的现状及传统炮制理论,作者对古今炮制文献中收载的有关方法作较系统的整理,为进一步研究天南星炮制提供参考。1天南星古代炮制概况(表1)天南星炮制始见于唐代《  相似文献   
75.
牡丹皮来源于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类及酚苷类、单萜及单萜苷类,其他成分还有三萜、甾醇及其苷类、黄酮、有机酸、香豆素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中枢抑制作用、影响免疫功能等。  相似文献   
7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建立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32∶68∶0.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阿魏酸在0.0618~0.37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4.1%(n=5),RSD为2.0%。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当归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7.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芫花不同工艺炮制品中的芫花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芫花不同工艺的炮制品中其含量为0.128%~0.389%,回收率为98.8%,为芫花的最佳炮制工艺筛选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HPLC法分析炮制对芫花中芫花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HPLC法分析了芫花各种炮制品中芫花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芫花经不同方法炮制后芫花素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以醋炙降低最少。并对各大区芫花饮片的芫花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制订芫花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蒸陈皮与陈皮2种饮片间的质量差异。方法:基于15批陈皮及15批蒸陈皮的自身对照样本,利用电子眼技术从外观角度测定陈皮和蒸陈皮的颜色,通过明度值(L*)、黄蓝值(b*)、红绿值(a*)和总色值(Eab*)客观表征陈皮及蒸陈皮的质量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A;5~30 min,5%~20%A;30~60 min,20%~52%A),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3 m L·min-1,柱温30℃,从化学成分角度比较陈皮及蒸陈皮间的质量差异,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揭示外观颜色差异与内在化学成分差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陈皮蒸制后整体颜色加深,其中L*、b*和Eab*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陈皮蒸制后颜色变暗加深且由黄向蓝转变但仍偏向黄色,a*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炒制和捣碎对决明子水煎液中主要成分含量和煎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3个萘并吡喃酮苷(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决明子苷C)和3个蒽醌苷元(橙黄决明素、甲基钝叶素、钝叶素)的水煎出量和煎出率变化。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1%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结果:炒制后,决明子的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升高1.7%;捣碎后,决明子生品、炒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升高13.3%和13.1%。生品炒制后不捣碎,苷类成分水煎液出量下降,而苷元类成分升高。生品捣碎后,苷类成分水煎出量较不捣碎生品降低,苷元类成分升高;炒品捣碎后,苷类成分水煎出量升高,苷元类成分变化不明显。炒后不打碎,所测成分中有5种成分的煎出率降低,1种成分变化不大;打碎后,苷类成分的煎出率有所升高,而苷元类成分却大幅度降低。结论:炒制和捣碎对决明子有效成分的水煎出量和煎出率均有影响,尤以捣碎影响更大,而且在炒制和煎煮过程中,决明子中含有的糖苷酶类物质参与了促进其主要药效成分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