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01.
目的调查老年退休人员睡眠质量与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老年人的睡眠情况,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65名退休人员PSQI评分平均为6.09±3.73,27人有睡眠障碍,其相对有关因素依次为心血管病、糖尿病、性别、脑血管病、高血压病、饮酒等。结论退休人员的睡眠障碍多与患病、不良习惯有关,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睡眠,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对中央杏仁核升压反应的影响和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4-06/11在潍坊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酚妥拉明组、普萘洛尔组、阿托品组和谷氨酸二乙酯组,每组9只。②血压平稳后在酚妥拉明组、普萘洛尔组、阿托品组和谷氨酸二乙酯组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分别微量注射10g/L酚妥拉明注射液(α受体阻断剂)、盐酸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剂)、硫酸阿托品(M受体阻断剂)、谷氨酸二乙酯(Glu受体阻断剂);所有药液pH均为6.4,注射量为每部位0.2μL,10s内注毕,观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4种阻断剂注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前预先微量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注入生理盐水8~16min后谷氨酸钠注入中央杏仁核观测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样4种阻断剂分别注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8~16min后,检验谷氨酸钠兴奋中央杏仁核引起的血压、心率的变化。③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大鼠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注入酚妥拉明、普萘洛尔、阿托品和谷氨酸二乙酯均使血压明显下降[(-16.5±3.0),(-24.8±5.3),(-18.8±3.0)和(-36.1±9.0)mm Hg],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注射生理盐水的血压变化[(1.5±0.8),(1.5±0.8),(1.5±0.8)和(1.5±0.8)mm Hg]比较,差异明显(t=22.4,15.7,20.8,10.6,P<0.05)。②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分别微量注射酚妥拉明、心得安和甲基阿托品8~16min后,谷氨酸钠兴奋中央杏仁核的升压、增心率反应明显降低[(6.0±3.0),(4.5±1.5)和(6.8±1.5)mmHg]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后的相应值[(13.5±0.8),(11.3±1.5)和(14.3±1.5)mm Hg]比较,差异明显(t=10.9,12.8,10.6,P<0.05)。③谷氨酸二乙酯注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后谷氨酸钠兴奋中央杏仁核的升压、增心率反应未见明显降低[(9.8±2.3)mm Hg],与注入生理盐水后的相应值[(10.5±15)mm Hg]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内的α,β和M受体介导中央杏仁核的升压反应;而其内的Glu受体不参与中央杏仁核的升压反应。  相似文献   
203.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胆碱能系统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现就脑内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时胆碱能神经递质、受体及突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阐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胆碱能机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4.
磨牙后区是口腔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治疗时需要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对于切除肿物所留组织缺损应及时修复.否则术后局部瘢痕挛缩,张口受限,吞咽及语音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5.
目的了解腮腺多原发肿瘤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现状。方法分析腮腺多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结果所分析病例中腺淋巴瘤占56%(30例),其次为混合瘤占20%(11例)。单侧35例,双侧19例,同时性肿瘤44例,异时性肿瘤10例,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58岁(23~80岁),34例嗜好吸烟,70%采用了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结论腮腺多原发性肿瘤大多数为腺淋巴瘤,其次为多形性腺瘤,男性好发,吸烟是该病重要致病因素,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为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6.
目的:了解Huntington舞蹈病的临床以及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特征.方法:分析临床诊断为Huntington病的4个家系5例患者以及1个散发病例的临床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6例患者、2例家系"正常人"的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结果: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舞蹈动作、认知障碍,头部影像学显示尾状核萎缩.所有患者均发现IT15基因三核苷酸CAG异常重复突变,异常片段经测序证实.异常重复次数为40~88次,发现1例症状前患者.结论:家系遗传和散发的Huntington病均可由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引起,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Huntington病的初步诊断,确诊需基因检查.  相似文献   
207.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区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7例主诉为颞下颌关节区肿胀、疼痛、杂音或者张口受限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其斜冠状面和斜矢状面的张闭口位T1WI、T2WI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病理证实为滑膜软骨瘤病.结果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为:(1)病变区有单个或多个散在软骨小体或钙化游离体(n=7);(2)关节腔大量积液(n=7);(3)关节区软组织肿大(n=5);(4)关节盘形态和位置异常(n=2);(5)下颌髁突骨质异常改变(n=3),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和/或骨髓腔减少;(6)颞骨关节面骨质异常改变(n=2),表现为骨质硬化.结论 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表现多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软骨小体或钙化游离体伴关节腔大量积液;往往伴有关节区软组织肿胀;少数病例可侵犯邻近的骨质,引起髁突或颞骨关节窝等骨质的破坏或伴有关节盘形态或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20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性痴呆是主要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够支持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发育、分化和损伤后修复,并通过调节海马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诱发和维持海马和皮质长时程增强效应,改变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可塑性等机制,参与海马依赖性学习和记忆过程,并可能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9.
目的:血管性痴呆是主要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获得性、慢性、进行性认知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突触损伤可能是其早期的病理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关于血管性痴呆、脑缺血及认知障碍与突触改变的文章,检索词包括“cerebral is-chemia and synapse;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synapse;vascular demen-tia and synapse;demetian and synapse,long-termp rotection”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全文数据库1990—01/2004-12关于血管性痴呆、脑缺血及认知障碍与突触改变的文章,检索词为“突触结构,可塑性,血管性痴呆、突触功能,突触蛋白”。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脑缺血时突触改变、认知障碍时突触改变、血管性痴呆时突触改变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排除43篇,纳入35篇,其中涉及血管性痴呆与突触13篇,脑缺血与突触17篇,认知障碍与突触22篇。资料综合: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结构和功能的接触点,突触的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血管性痴呆的发病过程中突触改变可能是其重要机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和传递效能的可塑性的物质基础都涉及神经元和突触部位的某些蛋白质、受体、神经递质、离子及信使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目前研究较多的突触蛋白是突触膨体素、突触素、突触后致密结构-95等。 结论:突触损伤在血管性痴呆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且与其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对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突触可塑性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10.
目的 观察针刺董氏奇穴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老年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四逆散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每天2次,以6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与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