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麻射安金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及黏蛋白5AC(MUC5AC)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基(GABAAR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体重(195±20)g的7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氨溴索阳性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脂多糖滴入联合香烟烟雾暴露方式建立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氨溴索阳性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溶液[54 mg/(kg·d)],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375、8.750、17.500 g/(kg·d)麻射安金丸(汤剂),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六组均连续灌胃28 d。实验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MUC5AC、GABAARα含量。结果 模型组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较重,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  相似文献   
32.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致死率高。SCLC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和临床预后特征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尽相同。大多数SCLC表达神经内分泌特征(整合了神经和内分泌特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TP53和RB1的失活,以及包括Notch信号在内的多个信号通路的频繁中断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机制研究深入和相关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开发以及建立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发现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改善疗效和预后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33.
李英杰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诊疗特点为四诊注重问诊,病因注重内伤,辨证注重脏腑,施治注重脾胃,选方注重参合,用药注重升降,认为"土为万物之母,脾为脏腑之根"。临床不但擅长脾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入排标准的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中位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绘制生存概率曲线。以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临床疗效和生存分析: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CI:11.8~14.2),1、2、3年PFS率分别为53.6%、20.6%、10.0%;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7个月(95%CI:23.4~30.6),1、2、3年OS率为85.6%、56.5%、31.8%。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线数、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分期、转移器官数目、皮疹、脑转移、最佳疗效是患者PFS的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疹、骨转移、最佳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初始分期、转移器官数目、皮疹、脑转移、骨转移、最佳疗效和PFS是患者OS的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最佳疗效及PFS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确切。转移器官数目、皮疹、骨转移、最佳疗效是P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性别、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最佳疗效和PFS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饮水型氟斑牙大鼠模型,观察氟对大鼠切牙细胞凋亡和Fas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氟组,分别自由饮用浓度为0、10 mg/L、50 mg/L、100 mg/L的氟化钠水溶液120 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流式细胞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切牙细胞中丙二醛的含量、细胞凋亡率及Fas死亡受体表达水平.结果:雄性SD大鼠饮用高氟水120 d后,其切牙呈现典型的氟斑牙改变.大鼠切牙细胞MDA含量和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没有显著升高,但均呈上升趋势,且氟诱导切牙细胞凋亡与染氟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r=0.9240);各染氟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切牙细胞Fas表达明显升高,高氟组大鼠切牙细胞中Fas表达较低、中氟组Fas表达明显升高(P>0.05).大鼠切牙细胞的Fas表达水平与凋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9375,P< 0.01).结论:过量氟可以激活切牙细胞内Fas凋亡通路,Fas信号通路介导的切牙细胞凋亡可能是氟斑牙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microRNA是机体内源性表达的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完全或不完全互补的方式与靶基因结合并使其mRNA裂解或抑制其蛋白翻译,进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已经作为基因表达的强力调控因子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miR-200家族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逐渐成为焦点,如研究其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靶点。miRNA-200b是miRNA-200家族具有代表性的一员,本文对miRNA-200b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中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和比较富马酸氯马斯汀和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单剂量、平行对照的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进行了本项多中心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照组为盐酸左西替利嗪,对受试者随机、双盲给药,口服富马酸氯马斯汀2.68mg/d或盐酸左西替利嗪5mg/d。结论:治疗第4、8、12周,富马酸氯马斯汀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组,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相比富马酸氯马斯汀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组织PCNA和Bcl-2的影响,探讨二者与化疗的关系及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制备MCF-7乳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化疗后观察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疗效,用免疫组化SP法显示乳腺癌组织PCNA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1)各化疗组瘤组织PC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P、TP和Xeloda组显著低于CMF、CAF组(P〈0.05)。PCNA表达与病理疗效显著相关(P=0.001)。(2)CAF、NP、TP和Xeloda化疗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P组显著高于CMF、CAF组(P〈0.05)。Bcl-2表达与病理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93)。结论:化疗可降低乳腺癌组织PCNA表达,并增强Bcl-2的表达,且不同化疗方案对二者影响的差异有显著性。PCNA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对选择化疗方案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系统的短期修复效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其修复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109例CAD/CAM修复病例,共148件修复体,追踪随访1年以上,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CAD/CAM全瓷修复的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6.3%(105/109),其中对就诊次数和使用舒适度的满意率达100%;经过1年的短期临床观察,所有指标(除了颜色匹配)的达A率均在90%以上。结论 CAD/CAM系统的短期修复效果较理想。严格、细致、规范的临床操作才能保证其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按照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ⅢA~Ⅳ期的NSCLC患者68例,其中鳞癌20例,腺癌30例,鳞腺癌18例;ⅢA期9例,ⅢB期14例,Ⅳ期45例,均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方案进行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2小时,第1、8天,顺铂80 mg/m2,分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参照RECIST标准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参考KPS评分来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参照NCI-CTC3.0毒性的分级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6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CR+PR)为51.5%;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6.8%,54.4%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水平的提高。产生不良反应主要和化疗药物有关,具体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8.7%和46.0%,但均为轻度。结论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晚期NSCLC疗效可靠,并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