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生肌散加减方足浴液足浴和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住院号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生肌散加减方足浴液足浴和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级糖尿病足,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足浴和维生素B12注射液2ml穴位注射。结果观察组在血流量及收缩期峰值流速、溃疡面积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与穴位注射治疗2级糖尿病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运动对T2DM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优化运动治疗处方。方法选择54例T2DM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餐后非运动组与运动组,每组各27例,非运动组进行静息试验,运动组按照三因素(餐后开始运动时间A、运动持续时间B、运动强度c)三水平正交设计进行运动锻炼。以餐后150min内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为评价指标。结果(1)运动、非运动组AUC分别是(589.66±31.89)mmol/L·min和(616.34±36.48)mmol/L·min。(2)A因素三水平(A1:餐后10min;A2餐后20miniAs:餐后30min)中以凡最佳(P=0.018)。B因素三水平(B1:持续20mimB2:持续30miniB3:持续40min)中以B3最佳(P=0.016)。C因素的三水平(c1:4km/h速度步行,C2:6km/h速度步行,C3:8km/h速度步行)对AU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运动可改善糖代谢,餐后20mim开始以4km/h的步行速度,运动40min可能是T2DM运动治疗的较好处方,但需个体化调节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53.
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中  王海成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88-118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疗效;方法: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浸泡的羊肠线埋入特定的穴位组织中,10 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显著改善,提示穴 位埋线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P<0.05)。  相似文献   
54.
咪达普利降压效果和致咳嗽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森  王玉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80-2581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的降压效果和致咳嗽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交叉、对照原则,将1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咪达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观察分为2个阶段(Ⅰ期和Ⅱ期),Ⅰ期临床观察6周,两组分别予以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5~10mg,日1次,续服安慰剂1周,进行Ⅱ期临床观察6周,咪达普利组服贝那普利,贝那普利组服咪达普利,用量不变。观察血压变化和咳嗽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自身前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咪达普利和服贝那普利Ⅰ期咳嗽发生率分别是6.67%和13.33%,Ⅱ期分别是6.67%和15.55%。结论:咪达普利与其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等效的降压效果,咳嗽发生率低于同类产品,更适合于应用其它ACEI引起咳嗽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55.
朱春玲  王玉中 《医学综述》2009,15(16):2466-2468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其自动电节律的机制是4期自动除极。因为参与4期除极的内向和外向离子流众多,加之实验动物种属、标本采集、细胞分离方法、灌流液成分和实验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尚不完全一致。目前公认的观点是: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除极是多种离子流综合作用的结果:①窦房结起搏细胞高膜电阻;②衰减性钾电流(IK);③背景内向钠电流(Ib-Na);④钠-钙交换电流(INa-Ca);⑤电压门控钙电流(ICa);⑥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离子流(If)。因为起搏细胞高膜电阻,在众多离子共同作用下引起4期除极速度达60~70 mV/s,成为心脏主导起搏细胞。  相似文献   
56.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症状聚类及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关联性.方法:纳入4个中心285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观察中医症状表现,采用指标聚类法对中医症状聚类降维,在适当位置截取,析出中医证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中医证候分布与肝纤维化分级的关系.结果:44个中医症状聚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肝肾两亏证5大证型: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x2=33.998,P=0.005);维度1、维度2和维度3的惯量值分别是0.084、0.022和0.011,贡献率分别是70.6%、18.7%和9.2%(累计98.5%);肝郁脾虚证偏重于肝纤维化S0,湿热内蕴证偏重于S1,气滞血瘀证偏重于S2,气阴两虚证偏重于S3,肝肾两亏证偏重于S4.结论: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关联性,随肝纤维化分期由S0→S4的增加,中医证型也由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两亏证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围术期乙肝病毒(HBV)活动情况及磷甲酸钠对其防治效果。方法将8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在围术期每日1次给予磷甲酸钠3g静脉滴注,进行HBVDNA定量及其他检查;对照组44例在围术期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他检测同观察组。结果对照组HBVDNA定量,在术后1、2周内较术前增高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2周HBVDNA定量较术前降低值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皆低于安全治愈阈值;两组术前、术后Child分级、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干预可激活HBV的复制能力,须加强门静脉高压围术期对HBV的防范。磷甲酸钠静脉滴注有强大的抗HBV功能,可短期内迅速降低HBV DNA的量至安全范围。应用静脉滴注可以预防和抑制门静脉高压围术期HBV的活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8年间收治的46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病史追问及重复B超检查,结合腹腔穿刺及CT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对合并症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方可取得满意疗效,从而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9.
我院于1995年间应用肝乐宁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55例,并与同期使用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的44例进行对照,发现治疗组中对急性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P<0.05)。  相似文献   
60.
斯氏法、八木氏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斯氏法与八木氏法的优缺点,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体重80-120g蟾蜍84只,随机分为斯氏组和八木氏组,由我校2006级临床专业3班的84名学生按照斯氏法和八木氏法2种操作完成标本制备,待实验结束解剖标本.结果 2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1 2,P>0.05).斯氏组插管时间和标本离体所需时间短于八木氏组,八木氏组标本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大于斯氏组.标本解剖显示,斯氏组瓣膜损伤率为57.14%,而八木氏组未发现损伤.结论 2种方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各有利弊,可根据实验目的 、教学对象、实验时间、科研要求选择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