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欧车前胶(PSY)、丙烯酸(AA)和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欧车前胶接枝聚丙烯酸/钠基蒙脱土(PSY-g-PAA/Na-MM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Na-MMT质量分数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和Cu2+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树脂在不同浓度NaCl、MgCl2和AlCl3溶液中的溶胀行为。红外光谱结果表明:Na-MMT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当NaMMT质量分数为30%时,树脂达到最优吸水性能。复合  相似文献   
82.
张晶  吴静  王爱勤 《山东医药》2010,50(18):7-9
目的观察COPADG对食管癌裸鼠肿瘤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OPADG、5-FU、COPADG+5-FU灌胃0.2ml,1次/d,连用28 d。测量动物体质量、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Bcl-2、Caspase-3、PCNA。结果A、B、C、D组抑瘤率分别为0、54.16%、38.78%、73.91%,早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2%、11.47%、13.05%、21.56%,晚期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65%、20.99%、13.23%、21.6%,B、C、D组与A组比较,P均〈0.01;D组抑瘤率与B、C组比较,P均〈0.01。与A组比较,B、C、D组Bcl-2、PC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COPADG可抑制食管癌裸鼠肿瘤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降低Bcl-2、PCNA表达以及增加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D-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结肠癌SWlll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COPADG诱导SWlll6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OPADG处理SWlll6,采用MTT法测定其对SWlll6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SWlll6细胞诱导凋亡的效应.结果:COPADG能抑制SWlll6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COPADG能诱导结肠癌SWlll6细胞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图谱;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COPADG在体外可显著诱导结肠癌SWlll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D-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COPADG诱导SW1116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OPADG处理SW1116,采用MTT法测定其对SW1116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SW1116细胞诱导凋亡的效应。结果:COPADG能抑制SW1116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COPADG能诱导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图谱;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COPADG在体外可显著诱导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Eca-109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内半胱氨酸酶3(caspase-3)活化程度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凋亡率.结果 COPADG作用显著增加Eca-109细胞凋亡率,且Eca-109细胞内caspase-3活性和bcl-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高.结论 COPADG能显著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发生,并使Eca-109细胞内caspase-3显著活化以及bcl-2蛋白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该机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丁酰化壳聚糖膜在兔眼高眼压模型滤过手术中的抗瘢痕作用。方法实验研究。45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左眼为实验眼,前房均注射0.3%复方卡波姆溶液(含有0.025%地塞米松)0.3ml,诱导兔眼高眼压模型,3周后眼压为30—40mmHg(1mmHg=0.133kPa)。第1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第2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MC);第3组:将丁酰化壳聚糖膜植入小梁切除术的板层巩膜瓣下。右眼均不行手术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每组随机处死3只兔,制作眼球标本。结果病理切片显示术后2周时,单纯小梁切除组巩膜瓣胶原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较多,伴有新生血管形成。MMC组巩膜瓣胶原排列紊乱,胶原组织短小、断裂,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壳聚糖膜组巩膜瓣间隙可见,胶原排列整齐,炎性细胞较少。术后2周,单纯小梁切除组的眼压〉21mmHg,明显高于MMC组和壳聚糖膜组(F=392.869,P〈0.05),术后12周。壳聚糖膜组眼压低于单纯小梁切除组和MMC组(F=259.923,P〈0.05);手术4周后,单纯小梁切除组与MMC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下降。结论丁酰化壳聚糖膜植入兔眼高眼压模型小梁切除术板层巩膜瓣下,有效抑制纤维细胞增生,维持滤过道通畅,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7.
自制乙基叔丁醚复方乳剂胆色素结石的溶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胆色素结石(PS)有交的溶解剂,我们研制了以乙基叔丁基醚为主的复方乳剂并与国内外报道拐九种溶石剂进行了48小时胆色素结石溶解剂的比较,结果表明:自制ETBE复方乳地胆色素结溶解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可望成为一种有效胆色素(结石)溶解剂过渡到临床。  相似文献   
88.
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00例就诊患者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年龄15~81岁。结果:16例与临床或组织学诊断不相符,占0.615%,其中8例为假阳性病例,8例为假阴性病例。结论:乳腺针吸细胞学简单易行,诊断率较准确,尤其在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始,为确诊乳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9.
壳聚糖的改性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丙烷对壳聚糖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衍生物有良好的水溶性,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了表征。同时将改性后的衍生物制成了人工泪液,在临床观察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N-乙酰氨基葡萄糖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分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 .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HMBA)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证实其分化方向 .结果 :化学诱导剂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K5 6 2细胞在0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有良好的诱导分化效果 ,诱导K5 6 2向巨噬细胞分化 .与HMBA相比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 .结论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可能诱导K5 6 2细胞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