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lthoughthegenomeofseveralstrainsofhepatitisCvirus(HCV)havebeenclonedandscquenced,theHCVparticleshavenotbeenobservedsofar.Currently,becauseofverylowInfectionefficiency,oneofthemajorimpedimentstothestructuralanalysisofHCVgenomeandgeneticanalysisofviralreplicationisthelackofareliablecellculturesystempermissiveforH(IVreplicanon.Inthisstudy,usingrecomblnantDNAtechnlque,weconstructedarecombinantplasmidbysubcloningcoregenecDNAofChineseH(7VisolateIntoaeukaryoticexpressionvectorPTM3andexpres…  相似文献   
22.
中医诊断学典型病证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内容丰富,病证繁多。传统教学模式单调、抽象、难懂,影响教学质量。通过将典型病证运用于中医诊断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达到了帮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增強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1材料和方法收集潜伏期病人粪便,以0.01mol/LPBS液制成20%粪提取液,静脉(10ml/只)和灌胃(20ml/只)接种恒河猴,再以阳性猴粪便经口传代。以一只猴灌阴性粪便液并行检测对照。每日收集粪便和隔日血液标本1周,继每周粪便,每月血清一次6个月。2只灌胃的猴在第4日手术,第7日杀死,另2只猴接种6个月时手术,收集胆汁、肝脏和上中下3处空历组织,以优R检测猴血液和粪便,原位杂交检测活俭或杀死猴的空肠和肝内的病毒。2结果与讨论静脉接种猴4~7日后血液检出病毒,几乎同时粪便也检出病毒。口服接种猴当日粪便检出病毒,可能是排…  相似文献   
24.
针刺配合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腕管综合征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军  曾启龙 《四川中医》2006,24(12):103-10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进行一疗程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2例。结论:针刺配合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能有效治疗腕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25.
影响HBeAg血清学状态和滴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病毒和临床因素对HBeAg血清学状态和滴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基因型及pC1896A和Bcp1762A/1764G突变,雅培方法检测HBeAg/HBeAb.结果:HBeAg(+)组HBVDNA(lgcopies/mL)为6.57(3.0~8.32)比HBeAg(-)组的4.76(3.0~8.75)高(P<0.001);HBeAg(+)组pC1896A变异发生率为33.3%,pC1896A和Bcp1762A/1764G两特定位点双变异发生率为10.9%,分别比HBeAg(-)组相应的62.3%、29.9%都低(均P<0.001).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BVDNA载量和pC1896A变异是两个独立影响HBeAg滴度的因素.结论:HBVDNA载量是HBeAg滴度的正影响因素,pC1896A变异是其负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立论依据】 石榴花是传统维吾尔药材,前期课题组的研究中发现石榴花多酚(pomegranate flower polyphone,PFP)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管内皮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拟观察PFP对大鼠离体动脉条以及高糖诱导下舒缩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设计思路】 (1)首先明确PFP的用药浓度范围,做出量效曲线。(2)分别观察PFP对保留内皮和去内皮动脉条舒缩的影响,明确PFP是否通过内皮细胞发挥作用。(3)若为内皮依赖性,分别加入L-NAME(NOS抑制剂)和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预处理明确是否与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作用有关。(4)进一步加入K+通道抑制剂预处理,明确其舒张作用是否与血管K+通道有关。最后,对血管条进行高糖孵育,观察PFP对其舒缩的影响。 【实验内容】 采用BL-420型生物信息处理系统大鼠离体血管功能实验装置,描记张力变化。(1)每组血管来自6只同批大鼠,分别保留和去除内皮。采用累积加药法分别观察1~1 000 mg/L各浓度石榴花多酚水溶液对去氧肾上腺素(PE)预收缩动脉条的作用。(2)动脉条经高糖孵育4 h后,观察舒张率的变化。(3)采用乙酰胆碱(ACh)检验血管内皮活性。结果显示:①在内皮完整主动脉条,100~1 000 mg/L PFP对PE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的舒张作用且该舒张作用为内皮依赖性;②经L-NAME预处理后,PFP的血管舒张效应被抑制;③加入吲哚美辛预处理不能抑制PFP的舒张效应;④K+通道抑制剂格列苯脲、氯化钡和四乙基氯化铵预处理后,PFP产生的最大舒张率(Emax)分别是(52.60±9.64)%、(49.04±7.70)% 和 (44.14±14.62)%,与处理前相比,3个干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①PFP在一定的浓度下具有舒张血管作用;②其作用机制与NO合成通路具有密切关系;③结果显示PFP血管舒张作用与钾离子通道有关,与前列腺素合成无关。 【材料】 SD大鼠(250~300 g);BL-420型生物信息处理系统;石榴花多酚;试剂均购于Sigma公司。 【可行性】 我课题组对石榴花有7年的研究基础;带教老师有多年的研究民族药的经验;学生们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实验所需设备齐全,经费充足;石榴花多酚提取物有保障。从人员,实验条件和经费等方面均有保障。 【创新性】 (1)石榴花多酚对离体大鼠动脉条的影响研究尚属首次;(2)本实验分别研究石榴花多酚对离体大鼠动脉条以及对高糖孵育动脉条的影响,对本科生来说,深度和广度均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不同血清学模式及其意义。方法在304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筛选出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9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HBsAg和抗-HBs相对滴度模式、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结果根据HBsAg和抗-HBs水平的高(H)或低(L),将HBsAg+/抗-HBs+血清学模式分为H/L、H/H、L/L和L/H四型,分别占43.0%、14.0%、35.5%和7.5%;其HBeAg+比例依次为H/L(55.0%)〉H/H(38.5%)〉L/L(18.2%)〉L/H(14.3%);H/L与L/L型患者HBV DNA水平之间差别显著(P=0.016),而在H/L与H/H(P=0.569)以及H/H与L/L之间(P=0.095)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HBsAg和抗-HBs共存患者,HBsAg水平越低和抗-HBs水平越高,则HBeAg阳性率和HBV DNA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相似文献   
29.
158例流行前无偿献血者血清SARS相关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输入不稳定的血液及其制品而传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可能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8例医务工作者流行前无偿献血的血清进行SARS相关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对结果阳性者及其长期接触者进行随访。结果在所有血清样本中,SARS抗体阳性2例(1.27%);阳性者本人、长期接触者以及受血者均无感染SARS的病史。结论SARS病毒既往并未在医院内流行,其感染途径不明。输入不稳定的血液制品有感染SARS的危险只是理论上的推断,随着对SARS研究的深入,其传播途径将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0.
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三棱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明显,兹报道如下。126例外感发热患儿均不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并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为1~5岁,病程都少于3天,体温≥38.5℃。未曾服用过任何药物治疗。施术前先轻轻地用右手拇食指揉按、提捏患儿整个耳廓,待其稍充血后,经常规消毒,持三棱针刺入耳尖穴,使出血数滴,1~2mL为宜,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压迫止血。一般只选单侧耳尖,高热者可加选双侧,1次/12h。施术3次为1个疗程。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