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医之成,悟也;方之精,变也"由李冀教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他将"大医之道"的最高境界聚焦于"悟""变"二字。"方之精"在于"变","变"赋予了方剂鲜活的生命,"方之变"的依据,乃医者临证之悟。"悟乃医之至,变乃方之至",力倡"方无至方,方以效论"之说。该论文结合李冀教授临床医案,论述了其辨证施治时运用"悟变"理念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其主要特点为:①注重病位,分部用药;②注重药势,调理气机;③桃红为主,加减用药;④注重补气,妙用黄芪;⑤注重剂量,轻重相宜;⑥选用"药引",增强疗效;⑦辨证用药,随证加减;⑧注重质量,强调产地;⑨炮制方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4.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等引起脑血管病变形成的斑块堵塞血管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房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引发。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导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如能量衰竭,兴奋性中毒,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我国传统单味中药和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治疗。因此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相关机制,并且开发有针对性的药物,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归纳了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中药和复方,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枳术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促进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饮组和西沙比利组。复制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水平。观察十二指肠病理组织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十二指肠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少(P0.01),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含量明显增加(P0.01),十二指肠VIPR-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枳术饮可显著增加模型大鼠体重(P0.05),显著降低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含量(P0.05),下调十二指肠VIPR-1mRNA的表达(P0.05)。结论:枳术饮能够降低FD大鼠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水平,抑制FD大鼠十二指肠VIPR-1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烨燃  王萍  王凯旋 《中医杂志》2012,53(18):1611-1612
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对方剂配伍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诸多医家将其用于阐释方剂的组方原理和指导临证组方。其对组方配伍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升降相生的平衡作用、升降相反相成的平衡作用、以升为主的升提作用及以降为主的敛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时期,君臣佐使组方法则和药性组方法则被正式提出和确立。《内经》提出了君臣佐使组方法则和药性组方法则,并对药性组方法则中五脏若欲补泻组方理论和六气淫胜理论进行了详细阐释和分析。两种组方法则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为秦汉时期方剂组方法则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方从法出之法的内涵给予阐析,并探讨组方法则、组方方法、治法三者之关系。组方法则是对组方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归纳与总结。方从法出之法包括治法与组方法则两方面。方剂的组成是治法与组方法则共同发挥指导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内经》方剂组方法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提出的方剂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内经》所提出的君臣佐使是被学术界大多数人所承认的组方法则,但《内经》中所提出的气味组方法则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气味组方法则所包括的六气淫胜组方法则和五脏苦欲补泻组方法则亦是方剂组方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所提出的组方法则是后世组方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性包括中药的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或无毒等多个方面,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药物作用的性质和特点,药物的这种"性—效相关性"也正是中药所具有的独特属性。明代诸多医家对药物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传统药性理论进一步阐释与发挥,并将药性理论广泛应用于释方和制方。明代医家在前代医家经验基础之上总结提出的药性组方理论是对传统药性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扩充,对不断完善组方配伍理论以及指导后世临证组方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