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9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探讨其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42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中将1根乳胶引流管和2根分别为10号、6号的吸痰管固定在一起,通过肛门置于肠腔,达吻合口上方约5 cm处,并将这3根引流管缝合固定在肛周皮肤上,分别接引流袋,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压测压系统,以静止测压法测定术后1~6 d内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瘘,未瘘组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第4 d压力最高;而吻合瘘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内压基本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吻合口瘘组第4、5、6 d的压力均高于未瘘组。结论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导致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2.
大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早期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早期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SAP患者31例,其中12例(对照组)行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19例(治疗组)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大黄浸液胃管注入,治疗3 d。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测定血浆TNF-α、IL-6及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血浆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较早,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内毒素的含量于治疗开始后逐渐升高,而治疗组内毒素的含量在治疗短时间内升高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滤过能大量清除血浆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大黄能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血液内毒素含量,两者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44.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少见的以具备分泌黏液的细胞在腹膜表面和网膜上种植并产生大量胶冻样黏液为特征的疾病,多继发阑尾黏液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为一种低度恶性病变。其特点是不经淋巴管或血管扩散,只种植于腹膜或肠系膜表面且不向脏器浸润,同时产生大量黏液性腹水。它们的种植灶只和腹腔脏器抢占腹腔有限的空间,最后挤压腹腔正常脏器而致腹胀、肠梗阻、进食困难等等。本院自1995~2008年共收治PMP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46.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自1990年成功应用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X1)患者的治疗,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给人类一些疑难杂症如肿瘤的治愈带来了曙光。但其发展却屡遭挫折,比如近来发现经基因治疗的SCID—X1患者之一出现了类白血病反应,可能是基因随机整合染色体所致,使得人们不得不以怀疑的目光审视它的成长。而基因载体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安全性、靶向性、转染效率不高及表达时间短等问题。病毒载体是目前临床基因治疗中应用最多的载体,各种病毒载体有自身的利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酶)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个染毒组)每组5只。大鼠染毒PFOS(12.5、25、50mg/kg)5天后,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2%吐温-80溶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自发活动能力下降;50mg/kg体重组海马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25和50mg/kg体重组皮质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海马GS酶活性增加,其中12.5mg/kg剂量组和25m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是PFOS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运用信息化管理机制改善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信息化管理机制,保证急诊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能及时转出,缩短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增加急诊科效益。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抢救室进行现场调研,从多维度观测急诊抢救室滞留情况,分析滞留对急诊科损益的影响。结果:夜间就诊滞留时间长,夜间转住院通道不畅。科室病房未预留充足急诊床位导致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时间过长。结论:通过建立急诊重症病人转科信息化管理机制,缩短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时间,打破病区专科划分的现状,增加了床位使用的灵活度,有益于急诊科增加管理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
肠外瘘是胃肠道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高流量肠外瘘…合并切口裂开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收集流出的肠液,使切口和周围皮肤不受污染和刺激,这是临床上处理肠外瘘的难题。对于此类患者,普遍采用的措施是开放式滴水双套管负压吸。然而,此方法存在较多问题,结果不尽人意。作者自2002年4月至2006年8月对44例合并伤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与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治疗的38例同类患者在相比。在治愈率、伤口换药次数、敷料消耗量、伤口愈合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0.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方法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即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病肝切除,将供肝植于受肝原位,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供、受体门静脉,供、受肝动脉行对端吻合;结扎供肝肝下下腔静脉。用FK506、晓翻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加强术后监护和感染的控制。结果 例1、例2目前分别存活11个月、8个月余,生活自理,例3因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存活14d。结论 肝移植是治愈肝脏终末期病谱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