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BA-ELISA)测定了36例喉癌病人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含量。结果表明.喉癌患者术前血清GS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Ⅲ、Ⅳ期患者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无关.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清GST水平迅速下降,术后14天恢复正常。提示血清GST可诈为喉癌的标志酶,监测血清GST浓度的变化对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兴军,男,1958年10月出生,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2002年3月任山东省陵县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4年12月任山东省陵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全国第六期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培训示范班学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显微镜检方法和化学快检方法检测相同尘样标本的结果,建立优选的快速检测环境尘螨过敏原方法。方法选择寄宿制学校的60间宿舍,采集宿舍内寝具的尘样,分别用体式显微镜检方法、化学快检ACAREX方法、化学快检HH方法检测相同样本的尘螨过敏原水平。结果检测相同的尘样,显微镜检与化学快检方法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2;两种化学快检方法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62。结论显微镜检方法与化学快检方法均可用于环境尘螨浓度的检测,但化学快检方法因其操作的便利性,更适合尘螨过敏原在日常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济南地区普通成年女性体成分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济南地区抽取20个社区(自然村)657例25~75岁健康成年女性,进行体成分相关指标体脂百分比(BF%)、脂肪体质量指数(FM 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 I)和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峰流速(PEF)、一秒率(FEV1.0/FVC)的测定,按年龄、BF%(15%≤BF%<25%为体质量正常、25%≤BF%<30%为超重、BF%≥30%为肥胖)、FFM和FFM I的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 4组)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肺功能和体成分指标的关系。结果以BF%分组比较,FEV1.0、FVC和PEF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P<0.01),FEV1.0/FVC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P均<0.01);以FM I的四分位数分组比较,FEV1.0、FVC和PEF均为Q1组>Q2组>Q3组>Q4组(P<0.05),FEV1.0/FVC Q1组>Q3组,Q1组>Q4组,Q2组>Q4组(P均<0.05);控制年龄和身高后,BF%、FM I和FVC、FEV1.0、PEF、FEV1.0/FVC呈显著相关(P均<0.05);各肺通气功能指标在FFM I不同水平间的比较及二者间的偏相关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济南地区成年女性高体脂百分比和体脂含量可导致一定程度的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去脂体质量对成年女性的肺通气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西地那非对腰5(L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及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Ⅰ组:假手术组;Ⅱ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Ⅲ~Ⅴ组:L5脊神经切断模型分别鞘内注射3μg/20μl、10μg/20μl、30μg/20μl西地那非组。Ⅰ组仅暴露L5脊神经,Ⅱ~Ⅴ组均切断L5脊神经,术后d 7开始鞘内给药,Ⅰ、Ⅱ组注射20μl生理盐水,Ⅲ~Ⅴ组分别给予上述剂量西地那非,各组每天1次,连续5 d。测定各组大鼠术前1d,术后7、8、10、12 d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1 thresh-old,MWT),术后8、10、12 d取L5脊髓,测定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11b(cluste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1b,CD11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术后7 d,与Ⅰ组相比,各组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8、10、12 d与Ⅱ组相比,Ⅲ~Ⅴ剂量依赖地升高MWT(P<0.05)。②与Ⅰ组相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术后8、10、12 d TNF-α和IL-1β的水平及CD11b mRNA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与Ⅱ组相比较,Ⅲ~Ⅴ于术后8、10、12 d明显剂量依赖地抑制了TNF-α和IL-1β及CD11b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发展,该效应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减少TNF-α和IL-1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SNT)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SNT+NS组(NS组)、SNT+CBX(CBX组)。Sham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不切断,NS组和CBX组切断腰5脊神经。术后10d,Sham组和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CBX组鞘内注射甘珀酸5μg(10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及给药后1、2、4、6 h随机取6只大鼠测损伤侧机械痛阈(MWT),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给药后2 h后损伤侧脊髓背角中GFAP表达的变化,ELISA测定损伤侧脊髓背角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3组大鼠术前1 d,MW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损伤侧MW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ham组相比,NS组和CBX组术后1、3、5、7、10 d痛阈明显下降(P<0.05);NS组术后10 d给药后1、2、4、6 h,MWT与给药前无差异(P>0.05),但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CBX组给药后1、2、4 h损伤侧MWT较给药前明显提高(P<0.05),6 h无差异(P>0.05),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N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次鞘内注射5μg CBX可改善脊神经切断大鼠损伤侧机械痛敏行为,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损伤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仿生表面湿化和常规入水湿化两种氧疗湿化方式,对污染的微生物及添加的防腐剂的传输规律。方法对两种装置中的湿源物质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污染后,将吸氧管终端置于盛有无菌蒸馏水的标本接收瓶内,以3、5、7 L/min的流量分别供氧30、60 min,对终端标本接收瓶内样本和在吸氧管的近段、中段、远段内壁采集的样本进行培养和菌落计数;将10%脱氢乙酸钠溶液作为湿源物质,以3 L/min的流量通气,每1h 30min采样,用高压液相仪定量检测吸氧管终端的脱氢乙酸钠。结果采用入水湿化的方式时,终端氧气中均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脱氢乙酸钠,且流量越大、通氧时间越长则菌落数越多,在吸氧管的近段、中段、远段的内壁中也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流量小时近段菌落最多,流量大时远段菌落最多;采用表面湿化方式时则终端氧气中及吸氧管的近段、中段、远段的内壁中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脱氢乙酸钠;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水湿化方式能传输湿源物质中可能污染的细菌并使吸氧管内有细菌存在,也能传输湿源物质中添加的防腐剂给患者带来的潜在危害,而仿生表面湿化方式则既不传输细菌也不传输防腐剂。  相似文献   
18.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疾病,主要造成脊髓轴突的断裂和神经元的死亡[1],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治愈SC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有一些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潜能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ENSCs),利用脊髓中ENSCs来修复SCI具有独特优势,但是成体中ENSCs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粒细胞和粘附分子在肝窦内皮细胞 (LSEC)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人LSEC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 ,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LSEC内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FA 1)的表达 ;以髓过氧化物酶方法检测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用台盼蓝染色和透明质酸吸收率分别观察LSEC的损伤和功能变化。结果 :在低温缺氧再氧化过程中 ,随时间增加LSEC功能明显降低。LSEC表达ICAM 1、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粘附于内皮细胞上的粒细胞数量 ,均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增高。外源性TNFα促进内皮细胞的损伤和ICAM 1的表达 ,并呈现剂量依赖性。LSEC的损伤与I CAM 1表达和粒细胞粘附的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γ =0 .95 ,0 .89,P <0 .0 5 )。ICAM 1和TNFα的抗体能部分阻止粒细胞与LSEC的粘附。结论 :低温缺氧再氧化诱导LSEC释放TNFα ,从而促进ICAM 1表达 ,是导致LSEC损伤以及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关键因素。内皮细胞与粒细胞的粘附在LSEC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疾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分布1高霭峰2王洪超3梁成华1李红我们应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单克隆抗体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疾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并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处理,对其在各类甲状腺疾病中的分布及其病理学意义进行了探讨。1材料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