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究明日叶的中药药性,为其在我国中医临床及产业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CiNii、Web of Science、PubMed及Scopus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所得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分析明日叶的中药药性。结果 明日叶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mi)的茎和叶,干品、鲜品均可使用。其主产于日本、韩国,在我国山东等地亦有引种。明日叶味甘、咸、微苦,性凉,归脾、肾、肝经,具有化浊降脂、补益肝肾、解酒毒的功效,可用于抑制肥胖,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并适用于骨密度下降、免疫力低下、饮酒过度等人群。干品3~10 g,鲜品15~50 g,水煎服,亦可直接泡水饮用,外用适量敷于患处。结论 本研究开展药性理论探析,赋予明日叶中药药性以丰富中药资源,为进一步实验及临床使用奠定理论基础,对中医药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全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外来中药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新形势下中药学科建设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是中医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外来中药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外来中药的发展是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赋予外来药物中药药性、使其“中药化”是新外来中药研究的关键。本文明确了外来中药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总结了中药药性研究的步骤和方法,阐述了赋予中药药性“四步法”,构建了新外来中药系统研究范式,概括了外来中药的发展现状和当下新外来中药品种目录。从学科发展新方向、创新发展新平台、人才培养新措施、社会发展新动力和国际交流新途径5个方面论述了外来中药在中药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外来中药的研究和发展必然成为中药学科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亮点。  相似文献   
73.
线叶金雀花Aspalathus linearis是生长于南非南部Cedarberg山区的一种针状灌木.在当地已有几百年应用历史,具有极高药用价值.2014年我国已将线叶金雀花批准为新食品原料.该研究选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及Scopus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文献进行排除、分类及统...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血虚肝郁证大鼠海马CA1区磷酸二酯酶(PDE)不同亚型蛋白表达的变化及芍药苷的调控作用。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芍药苷低剂量组(20 mg/kg)、芍药苷高剂量组(40mg/kg),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等量纯水,共造模21 d。治疗结束,灌注固定后取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E1A、PDE2A、PDE4A、PDE5A、PDE9A、PDE10A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PDE1A、PDE2A、PDE5A、PDE9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0.01,P0.01),PDE4A、PDE10A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芍药苷可显著下调PDE1A、PDE2A、PDE5A、PDE9A的蛋白表达(P0.05,P0.01,P0.01,P0.01),明显上调PDE4A、PDE10A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由于受到辐照和束缚双重应激的影响,海马CA1区PDE各亚型表达显著改变,芍药苷能够通过调控不同底物分解酶的表达,从而影响2种核苷酸的含量,表明白芍养血柔肝作用是多靶点多途径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5.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苑子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汤如莹  王玉杰  李伟  张建军  王景霞  王林元 《中草药》2017,48(16):3342-3346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沙苑子总黄酮(ACSTF)的工艺。方法以ACSTF出膏率、总黄酮质量分数、工艺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水煎煮提取沙苑子的工艺参数、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ACSTF的工艺参数。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0.5 h,加水量分别为10、6、6倍药材量。D101树脂分离纯化ACSTF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ACSTF质量浓度为约1.0 mg/m L,径高比为1∶5,上样体积流量1 BV/h,比上样量为0.6 g/m L(药材/湿树脂);水洗脱体积流量1 BV/h,水洗脱体积为4 BV;乙醇洗脱体积分数为7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1 BV/h,乙醇洗脱体积为5 BV。制成的沙苑子总黄酮提取物出膏率为2.65%,总黄酮质量分数为56.24%,工艺转移率为68.37%。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够用来分离纯化ACSTF。  相似文献   
76.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穗花牡荆(Vitex agnus castus L)的科学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穗花牡荆的中药药性,为穗花牡荆在我国的研究、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Wo S)核心合集(SCI)和Pub Med文献数据库并查阅穗花牡荆相关文献,筛选设计合理、信度较高、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以46篇临床研究文献为依据,126篇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文献为佐证,结合中医理论探讨穗花牡荆的中药药性。结果:初步推断穗花牡荆的中药药性为辛、甘,微寒,归肝、肾经;功能主治为疏肝解郁、填精益髓、强筋健骨,用于经前期综合征之烦躁易怒、乳房胀痛、头痛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概括归纳穗花牡荆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赋予穗花牡荆明确的中药药性,为穗花牡荆与中药的配伍及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血浆,分析IL-3、GMCSF、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均能升高白细胞值(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对红细胞值有升高作用(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明显升高IL-3含量水平(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升高GM-CSF含量水平(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苷30 mg/kg组亦能降低TNF-α含量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与芍药苷一致具有补血作用;二者都通过对机体细胞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促进血细胞的生成,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是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不同提取物对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小鼠温度趋向性、环核苷酸及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探讨霍山石斛寒凉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180只小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12只.连续14d分别灌服甲状腺素(160mg/kg)、氢化可的松溶液(25mg/kg)制备肾阴虚、肾阳虚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和温度趋向...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考察阿萨伊醇提物对虚热及虚寒证小鼠的温度趋向性、环核苷酸、甲状腺素及代谢水平的影响,探讨阿萨伊寒凉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虚热模型组、虚热+阿萨伊冻干原粉组、虚热+阿萨伊醇提物组、虚寒模型组、虚寒+肉桂组、虚寒+阿萨伊冻干原粉组、虚寒+阿萨伊醇提物组。虚热模型组小鼠每天下午灌胃给予甲状腺片溶液160 mg/kg,虚寒模型组小鼠给予氢化可的松溶液25 mg/kg,连续14 d,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实验结束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阿萨伊醇提物与寒凉性质的阿萨伊作用类似,与温热性质的肉桂作用相反,对虚热模型小鼠作用比较明显,而对虚寒模型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该实验采用同类比较,异类反证的方法,通过测定动物温度趋向性、环核苷酸、甲状腺激素与能量代谢水平等相关指标的含量变化,证明了阿萨伊醇提物为阿萨伊寒凉药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天然药物进入我国,面临着与其他中药共同使用而没有中药药性的问题,开展对国外天然植物资源的中药化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医药原创特色的新的研究模式和领域--新外来中药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探索和归纳其研究规律并形成研究范式,将有利于新外来中药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该文针对外来中药,分析了研究背景,回顾了应用历史,梳理了研究现状,阐述了概念内涵,总结了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外来中药现代研究范式的概念和系统思想,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了范式构成的核心要素、性质以及研究原则,归纳了新外来中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从多方面视角系统阐释了其构建的基础。该范式的提出是中医药理论创新的实践应用,在其指导下新外来中药研究的品种会越来越多,研究更规范标准、结论更科学可靠,会启发指导更多的研究者聚焦新外来中药的研究,同时范式本身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该范式的构建和应用一定会进一步加快外来中药的创新研究,对中医药品种的丰富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