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七育苗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云南文山三七的育苗。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的GAP规范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  相似文献   
32.
鲜三七与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药材。对三七的开发和使用一般是经过干燥后的干三七 ,鲜三七的研究尚未有文献报道 ,由于传统三七干燥过程中需打磨 ,是有害物质二次污染三七的途径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产区优势 ,直接开发利用鲜三七 ,开展了鲜三七与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 ,为鲜三七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其中人参皂苷 Rg1,Rb1的含量最高 ,在现有标准中已将其作为三七品质评价的指标 [1,2 ] ,而三七皂苷 R1是三七特有的皂苷成分 ,也有较高…  相似文献   
33.
生长环境与三七皂甙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环境对三七皂甙含量的影响,探索形成道地三七的生态成因,为优质三七栽培提供依据。调查了三七种植环境,并结合人工设计的田间小气候、分析三七皂甙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对三七皂甙含量有一定影响,尤其光照时数和强度是影响三七皂甙含量的主导生态因子。低纬高海拔的特殊环境是形成云南文山道地三七的重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34.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药材。对三七的开发和使用一般是经过干燥后的干三七 ,鲜三七的研究尚未有文献报道 ,由于传统三七干燥过程中需打磨 ,是有害物质二次污染三七的途径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产区优势 ,直接开发利用鲜三七 ,开展了鲜三七与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 ,为鲜三七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其中人参皂苷 Rg1,Rb1的含量最高 ,在现有标准中已将其作为三七品质评价的指标 [1,2 ] ,而三七皂苷 R1是三七特有的皂苷成分 ,也有较高…  相似文献   
35.
不同施氮水平对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三七生长发育及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选用随机区组设计,植株全氮测定用靛酚蓝比色法,全磷测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单体皂苷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施氮量对三七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但对三七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为每亩纯氮22.5~30kg。  相似文献   
36.
三七睡舒胶囊毒理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七睡舒胶囊的毒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观察三七睡舒胶囊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三七睡舒胶囊未呈现致突变作用,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生作用,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结论:三七睡舒胶囊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制定七叶神安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b_1、Rb_3的含量。结果Rb_1、Rb_3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96.5%;RSD分别为2.75%,1.69%,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七叶神安滴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8.
三七黑斑病初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三七黑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接种和盆栽试验,定期观察病菌的侵染及传播途径。结果:三七黑斑病的侵染源主要来自于病种子、种苗、病残体及土壤,带菌种子、种苗是新七园的初次侵染源,残存在七园内的病残体及土壤带菌是老七园三七黑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三七黑斑病主要由带病种子、种苗、病残体、土壤和病菌孢子传播。结论: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治,应围绕防止病菌的侵染源与传播而进行,重点消灭病菌来源和封锁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39.
种苗分级对三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崔秀明  王朝梁 《中药材》1998,21(2):60-61
三七种苗大小对三七的生长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种苗越大,果实和块根产量越高。试验结果说明培育健壮种苗,并在移栽前按大小分级是提高三七产量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0.
三七根腐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三七根腐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综合防治积累资料。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定点定期观察与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文山地区三七根腐病普遍发生,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期,第1次出现于3~4月,第2次出现于7~8月,气温20℃,相对湿度大于95%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透光率过大(>30%),发病严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年限越长病情越重。田间管理水平也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结论: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