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巴曲酶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巴曲酶治疗后能快速阻止局限性脑缺血症状的进展,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增加梗死后出血发生率。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快速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单倍体移植治疗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倍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单倍体移植时采用阿糖胞苷(Ara-c)、马利兰(Bu)、环磷酰胺(CTX)、甲基环己亚硝脲(Me-CCNU)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CTX、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环孢素A(CSA)、麦考酚酸酯(MMF)、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甲氨蝶呤(MTX)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治疗7例白血病;结果 7例患者完全植入,白细胞〉1.0×109/L中位时间为16.9 d,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4.3%,中位随访时间25.6个月,无复发,至今仍存活。结论单倍体移植治疗白血病时,用Ara-c、Bu、CTX、Me-CCNU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CTX、rhG-CSF、CSA、MMF、ATG、IL-11及MTX联合预防aGVH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非血缘及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短程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 方法:2004-09/2008-11海口市人民医院采用环孢素A等五联用药预防非血缘及血缘HLA配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3例。供受者HLA相合情况:非血缘供者7例,单倍型移植3例,人类白细胞抗原1个位点不合同胞供者3例。具体预处理方案为移植前7 d开始,环孢素A 5~10 mg/(kg•d),12 h静滴1次,2次/d,无呕吐后改为口服维持;移植前7 d开始,麦考酚酸酯1次/d;移植前5 d~移植前2 d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移植前2 d~移植后10 d予白细胞介素11,1.5 mg/d皮下注射;移植后1 d予甲氨蝶呤15 mg/m2,移植后3,6,11 d各予甲氨蝶呤10 mg/m2静脉滴注。临床若无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3~6个月逐渐减量至停药,单倍型移植者适当延长。移植前3 d,供者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于用药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分别于当天由锁骨下静脉输入患者体内,回输单个核细胞数为(7.82~9.11)×108/kg,CD34+细胞数为(2.9~7.7) ×106/kg。 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46%(6/1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8%(1/13)。随访至2009-04,除1例患者尚未能到公共场所外,余12例目前均正常生活或工作。 结论: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短程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应用沙利度胺联合亚砷酸治疗MDS,沙利度胺初始剂量100mg/d口服,无不适时2周内加量至200mg/d并继续维持;亚砷酸10mg/d静脉滴注,每周5次,每2周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周。第16周及第32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MDS完全缓解1例(4.3%),总有效19例(82.6%)。嗜睡1例、下肢轻度水肿3例、便秘3例、四肢末端感觉异常3例。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亚砷酸治疗MDS可提高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一般可耐受。  相似文献   
25.
26.
27.
正1病历资料男,72岁,2010年3月因"四肢肌肉酸痛8月,加重伴吞咽困难2月"于我院就诊。2009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当时未予重视。2010年1月,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僵硬无力,双上肢抬举困难及坐位后站起困难,双手无法完全并拢,伴咽痛、张口费力、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全身散在红斑,双下肢明显。于我市多家医院就诊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010年3月,渐出现颜面、眼睑水肿,眶周、颈项、肩背部及指关节散在水肿性紫红色皮疹,2002年因空腹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查体:BP130/70mmHg,颜面、眼睑、颈项部及肩背部水肿性紫红色皮疹,指间关节伸面红色皮疹  相似文献   
28.
目的:为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激活剂,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urmorphamine,PM)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动物中小鼠身体的协调能力、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7只C57BL/6J雄性8周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M组、MPTP组、PM+MPTP组,使用腹腔注射1-methyl-4-phenyl 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作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应用悬杆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分别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数目,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的小胶质细胞的形态以及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1)悬杆实验显示:在预处理PM 24 h后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中,与MPTP组相比,PM+MPTP组小鼠后爪抓到横杆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与control组相比,MPTP组中小鼠后爪抓到横杆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2)TH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ontrol组TH+DA能神经元染色很深,胞体密集,突起明显;与control组相比,MPTP组TH+DA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质着色变浅,突起变短或者消失(P0.01);与MPTP组相比,PM+MPTP组TH+DA能神经元不仅使损失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而且细胞质染色变深,突起有所增多(P0.01)。(3)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control相比,MPTP组小胶质细胞变大、形态不规则、突起变粗;与MPTP组相比,PM+MPTP组小胶质细的胞体形态较小,突起呈现细长较多。(4)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PTP组TNF-α和Iba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MPTP组对比,PM+MPTP组表达的TNF-α和Iba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PM可改善PD模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正常供者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rhG-CSF动员剂进行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赠者16例,给予rhG-CSF5~10μg/(kg·d),共5d。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检测动员前后血常规,观察CD3+、CD19+、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动员前后变化,并随访所有供者。结果10例供者在rhG-CSF动员过程中无严重不适,有3例出现低热、头痛、肌肉及骨骼疼痛、腰痛等,3例供者出现发热,其严重程度均在I级,但无需终止动员。WBC经rhG-CSF动员后,数量较动员前升高,停止动员后3d,全部供者的WBC恢复至动员前水平。Hb、PLT、CD3+、CD19+、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动员前、动员后72h及96h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供者可耐受C-CSF5~10μg/(kg·d)的动员和采集过程,且对T细胞亚群无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行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甲环己亚硝脲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作为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行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结果 6例患者完全植入,+12 d~+20 d(回输干细胞前为一,回输干细胞后为+WBC>1.0×10^9/L,+20 d~+51 d PLT>20×10^9/L,4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Ⅰ度1例,Ⅱ度2例,Ⅳ度1例,4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致命性感染发生,2例出现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目前无恶性血液病存活13~63个月.结论 采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顶处理方案行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