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其临床特点为中年发病,具有家系遗传性,以反复皮质下缺血性卒中,假性球麻痹,进行性血管性痴呆,先兆症状的偏头痛发作和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病因为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突变。目前尚无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2.
脑梗死及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脑脊液S-100、NSE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及多梗死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S - 10 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对 72例CI及 2 1例MID患者CSFS - 10 0、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测定 ,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 -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CI急性期组患者CSFS- 10 0、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I恢复期组患者CSFS - 10 0、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ID患者CSFS - 10 0浓度高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 (P <0 0 5 ) ;而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 (P <0 0 5 )。结论 NSE、S - 10 0蛋白可反映MID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 ,对MID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四血管阻断(four-vesselocculusion,4VO)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的Pulsinelli's4VO法建立大鼠VD模型;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mRNA的表达。结果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activeavoidanceresponse,AAR)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4周和2个月时更加明显(P<0.01),海马脑片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VD组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DG区无明显改变;4周和2个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但在缺血后期,NMDAR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4.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脑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检测注射MSC后30,60d海马齿状回LTP变化。结果造模30和60d后,VD大鼠LTP诱导率(25%,38%)、群体电位(PS)平均振幅犤(0.91±0.13),(1.02±0.11)mV犦与正常对照组犤88%,(1.31±0.12),(1.36±0.14)mV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16.25,P<0.01)。静脉注射MSC后30和60d,VD大鼠LTP诱导率(50%,63%)、LTP振幅犤(1.21±0.11),(1.32±0.18)mV犦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高频刺激后60min时各组间产生LTP的PS潜伏期分别为:正常组(4.8±1.0)ms,模型组(5.2±1.3)ms,MSC组(4.9±1.8)ms。模型组的潜伏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MSC组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5)。结论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易化VD大鼠海马齿状回LTP。  相似文献   
85.
葛根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测定葛根素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和突触体钙浓度。结果:葛根素有减少突触体钙超载和神经元阳性凋亡细胞出现率的作用。结论:葛根素有一定的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此效应与抑制突触体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86.
HD02对慢性前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HD02在大鼠慢性前脑缺血过程中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16~18个月SD大鼠64只,雄性,体质量300-350g。利用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HD02干预前后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Calcineurin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活性。结果:HD02有减少阳性凋亡细胞出现率[(5.404&;#177;1.38)%与模型对照组(12.72&;#177;3.45)%比较,t=4.84,P&;lt;0.01]及减少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表达(HD02组比模型对照组:缺血15d:7.10&;#177;1.90比12.55&;#177;3.30,t=3.86,P&;lt;0.01:缺血30d:4,60&;#177;1.15比9.50&;#177;4.20,t=4.67,P&;lt;0.01),降低Calcineurin D02组比模型对照组:大脑皮质每克蛋白中含[(38.24&;#177;5.58)比(48.98&;#177;5.04)nmol/s,t=3.64,P&;lt;O.O1];海马每克蛋白中含[(37.87&;#177;3.38)比(52.58&;#177;4.92)nmol/s,t=3.75,P&;lt;0.O1]和Calpain活性[大脑皮质每毫克蛋白中含(2.96&;#177;O.77)比(4.56&;#177;0.85)A/h,t=3.84,P&;lt;0.05];海马每毫克蛋白中含[(2.90&;#177;0.28)比(4.91&;#177;0.94)A/h,t=3.97,P&;lt;0,01]的作用。结果:HD02有一定的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BDNF和NG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唱  王景周  陈曼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34-3435,T00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利用穿梭箱、水迷宫试验、ELISA方法检测注射MSC后30,60d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游泳时间、错误次数和盲端时间,在造模后30和6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静脉注射MSC后30和60d,VD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造模后30,60d大鼠脑BDNF含量[(96&;#177;27),(108&;#177;26)ng/g],NGF含量[(73&;#177;22),(89&;#177;24)ng/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51&;#177;13)ng/g,(36&;#177;11)ng/g]。P&;lt;0.01;注射MSC后30,60d大鼠脑BDNF含量[(180&;#177;46),(185&;#177;5)ng/g],NGF含量[(115&;#177;29),(108&;#177;34)ng/g]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  相似文献   
88.
背景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机制,凋亡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证实脑出血后能量供应变化与凋亡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对象为 Wister大鼠 40只 干预以 50 μ L鼠尾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注血后分别于 12 h, 1, 3, 7 d处死大鼠,断头取血肿周围脑组织;对照组仅进针不注血.用 RT-PCR方法测定以上不同时相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情况. TdT介导的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 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 TUNEL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 出血后 12 h,1,3 d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P >0.05) .至第 7天时表达明显下降 (P< 0.01). TUNEL阳性细胞在出血后 12 h开始表达 [(24.33± 2.50)个 ], 3 d达到高峰 [(214.17± 21.45)个, 7 d时仍持续较高水平 (124.88± 18.94)个 ]. 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周围水肿组织线粒体 ATPase-6基因表达无明显减少,晚期表达明显下降,在出血早期存在凋亡发生的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脑脊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与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2002-05/12住院脑出血患者53例为脑出血组,同期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疾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程7d内)和恢复期(>21d)、对照组于入院后3d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S-100蛋白水平;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直线回归法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与S-100蛋白相关性,出血量、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S-100蛋白相关性。结果:7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血清中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3.57±0.53),(2.24±0.18),(2.17±0.17)ng/L,P<0.01];脑脊液中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高于对照组,但低于急性期患者[(2.17±0.12),(2.32±0.17),(2.08±0.13)ng/L,P<0.01]。②S-100蛋白水平:无论血清中还是脑脊液中,脑出血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急性期高于恢复期患者(P<0.01)。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介素1β与S-100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血清=0.698,r脑脊液=0.587,P<0.01);患者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S-100蛋白水平显著相关(P<0.05,0.01)。结论:炎性机制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有关;S-100蛋白变化可客观反映出血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0.
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 ,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癫的疾病多由脑部病变所致 ,但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癫发作 ,如不重视 ,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曾在院内外误诊的 8例糖尿病性癫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4 5 79岁 ,平均5 9 6岁 ;病程 10天 6个月。院外曾发现血糖增高 1例 ,首次发现高血糖 7例。血糖 13 340 6mmol/L ,平均18 9mmol/L。进一步经糖耐量试验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均确诊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