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扇贝多肽的毒理学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以小鼠为受试动物,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给药两种方法.观察扇贝多肽的急性毒性反应;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伤寒沙门菌基因回复突变实验研究扇贝多肽的致突变作用.以大鼠为受试动物,通过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检测和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2004-2009年滦南县艾滋病性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HIV/STD)感染情况的变化趋势及主要患病人群特征,评价滦南县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9年滦南县HIV/STD传染病报告数据,比较各年份报告HIV/STD的构成变化和感染者人口学特征。结果 2004-2008年,滦南县HIV/STD报告感染总数由87例降低到15例以下,2009年报告感染总数回升至34例。2007-2009年连续3年HIV感染报告例数为0例,报告感染数最多的性病为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感染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并且2004-2007年男性比例呈上升趋势,2008-2009年有所降低;感染者年龄分布以30岁以下为主,20岁以下感染者比例由2004年的27.5%增至2009年的55.9%;学历以中学为主;职业以农民、工人和待业者为主,2008-2009年农民比例降低至30.0%,工人和待业者升高至50.0%;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但未婚者所占比例由20%升高至30...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四妙丸加减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于本院风湿科治疗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四妙丸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炎性指标及特异性血清MMP-9、TIMP-1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溏泄、口不渴、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僵紧、僵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僵紧、僵痛评分较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便溏泄、口不渴、四末不温、关节冷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妙丸加减联合非甾体抗炎药能显著改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而言,分析其应用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展开分组,其中参照组中36例,应用心电图和血气分析等其余诊断法展开诊断;实验组中37例,螺旋CT、胸片等放射性诊断法诊断,探究其临床检出率等内容。结果在检出率中,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比参照组高,即P0.05;而对于误诊率和漏诊率而言,实验组中数据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应用放射诊断急性肺栓塞疾病而言,其不但可以显著提升诊断检出率,并且还可以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肝脓肿起病较急,首发症状主要是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肿大,体温可达,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周身乏力。肝区钝痛或胀痛多属于持续性,有的可伴有右肩部牵涉痛,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肿大的肝脏有压痛,如果脓肿位于肝脏前下缘比较表浅部位时,可伴有右上腹肌紧张和局部明显触痛,严重时或并发于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黄疽,  相似文献   
46.
背景:扇贝多肽可以通过Fas通路及NF-κB通路发挥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辐射后HaCa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活化情况,以及扇贝多肽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以20 mJ/cm2中波紫外线辐照HaCaT细胞0.5 h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药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抑制剂组分别在造模前2 h加入1.42,2.84,5.69 mmol/L的扇贝多肽、5.68 mmol/L的维生素C及50 mg/L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结果与结论:中波紫外线辐照后,HaCaT细胞凋亡增多,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蛋白表达量增加;1.42,2.84,5.69 mmol/L的扇贝多肽均可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表达,抑制HaCaT细胞凋亡,以5.69 mmol/L扇贝多肽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与5.68 mmol/L维生素C的作用相当,且50 mg/L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也可明显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磷酸化JNK表达。说明扇贝多肽能抑制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HaCaT细胞凋亡,其可以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尼妥珠单抗对肺腺癌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尼妥珠单抗和辐射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系的细胞存活率,并根据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求出放射增敏比(SER)。其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尼妥珠单抗联合2 Gy、8 GyX线照射后的细胞周期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尼妥珠单抗与放射联合作用后细胞EGFR磷酸化水平的差异,再检测A549细胞接受辐射后p27、AKT及其磷酸化形式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表达的差异。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尼妥珠单抗显著增加了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SER)为1.36。尼妥珠单抗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S期,而辐射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二者联合作用后S期比例较单纯放射组细胞显著减少。尼妥珠单抗与放射联合作用后,辐射诱导的EGFR磷酸化被抑制,AKT在放射后各时间点Thr308位点磷酸化也受到显著抑制,p27蛋白在放射后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尼妥珠单抗作用后p27表达明显增加,再行照射后仍有较高表达。结论 尼妥珠单抗对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在于通过对EGFR功能的抑制,抑制了其下游信号通路中AKT的激活,而p27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48.
49.
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不同放疗模式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食管癌不同模式下的等中心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比较重要器官受量和靶区剂量的差别.方法:选取32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例,按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在3DTPS上为每个病例设计8组放疗计划,均采用4个共面野(前野、后野、两后斜野)照射.比较指标:肺V5、V20、V30、MLD;心脏Dmean、D60%;靶区VPTV60、VGTV65、VPTV65.结果:①缩野放疗和不缩野放疗比较,靶区适形程度(VPTV60、VPTV65)明显提高,P<0.01;心脏受量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等中心放疗计划中,缩野放疗比不缩野放疗肺受量明显降低,在V5、V20、V30、MLD上有显著差异,P<0.05.②脊髓最大剂量由40Gy提高至45Gy后,肺受量(V20、MLD)明显降低,P均<0.05;而V5、心脏及靶区剂量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脊髓最大剂量至45Gy后,等中心放疗结合缩野方法,可以使计划在较大程度上优化,进一步降低肺受量,增加靶区适形程度,达到与适形放疗相似的、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扇贝多肽保护中波紫外线损伤HeLa上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扇贝多肽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下HeLa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UVB(辐照强度为7.15×10-5J/cm2)对HeLa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HeLa上皮细胞随机分为6组,未辐射对照组、辐射损伤组[损伤对照组、0.5%扇贝多肽(PCF)组、1%PCF组、2%PCF组、1%维生素C组]。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死亡率和胞内游离Ca++的含量;酶法测定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 离体条件下扇贝多肽:①显着增强HeLa上皮细胞的活性;②降低HeLa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和死亡率;③显着提高HeLa上皮细胞内游离Ca++的含量;④提高细胞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呈量效正比关系。结论 扇贝多肽在体外有抗UVB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扇贝多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含量、清除自由基等,以减轻细胞凋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