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的微创技术在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1月~2004年7月,在胸部正中切口,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115例,其中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2例,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插管临时旁路分流维持循环;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03例,通过牵引线、心包内纱垫和CTS固定器显露并降低靶血管的活动度,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塞防止靶血管出血,减轻局部心肌损伤.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6.6±4.3)h,住监护病房(26.7±9.3)h,95例不需输血,一过性心房纤颤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肺部感染2次气管插管1例,无其它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随访1~60个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冠心病患者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2.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透壁性心肌梗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为47%,10年生存率18%[1].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8月以来,成功施行LVA切除手术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因瓣周漏(PVL)行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的疗效及中远期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15年10月因人工瓣膜瓣周漏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5~67(55.4±11.6)岁.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周漏4例,双瓣置换合并左室隧道内隔膜切除术后双瓣瓣周漏1例,法洛三联症根治合并三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瓣周漏1例.其中2例起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7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术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再次开胸2例,少量瓣周漏复发1例.26例出院患者中22例获随访,随访率84.6%,随访时间12~219个月,平均76.2个月.1例于术后31个月死于重症胰腺炎;1例术后7个月再次出现瓣周漏复发,目前心功能Ⅲ级;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Ⅱ级.结论 对于超声诊断明确的中重度瓣周漏患者积极行外科手术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除可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肺动脉外,还可造成心脏瓣膜、心肌、心包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1].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TA病人132例,其中有9例(6.8%)因炎症累及心脏而接受手术治疗.现对TA累及心脏的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同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5.
女,64岁,因活动后气急16年,加重4月入院.入院时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安静时亦有胸闷、气促,不能平卧,伴咳嗽咳痰、双下肢水肿、冷汗、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纳差,4年体重减15kg,入院时体重47kg.查体:血压:106/64mmHg(1mmHg=0.133kPa),慢性病容,精神差,心率72次/min,房颤心律,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  相似文献   
56.
2001年12月至2009年7月我们共收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4570例,其中5例为肾移植术后病人,现就其围术期处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37岁。因呼吸困难、心悸3d于2005年12月18日入院,查体:水冲脉,脉搏80次/分,血压130/50mmHg,心界向两侧明显扩大,心律整齐,胸骨左缘第3、4肋间中度舒张期叹息样杂音,股动脉枪击音阳性。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T波改变;胸部X线片示:心影向左下和右侧明显扩大、右侧纵隔增宽,心胸比率0.78,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窦部以远至弓前高度扩张,最大直径15.8cm,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无异常(图1)。临床诊断:巨大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于2005年12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Wheat手术,探查见血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大隐静脉(SV)单支桥和序贯桥的血流情况以及靶血管位置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单一OPCAB手术的412例患者的464支SV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支桥206支,双支序贯桥241支,三支序贯桥15支。比较SV单支、双支及三支桥的平均血流及搏动指数,以及单支与双支桥在不同靶血管上的血流情况。结果:SV双支和三支序贯桥的血流高于单支桥[分别为(43.4±22.5),(43.7±19.2)和(28.9±18.7)mL/min,P<0.001,P=0.047],双支和三支序贯桥之间无明显差别(P=0.96)。三者之间的搏动指数(PI)值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6±1.2,2.5±1.6,2.8±0.9,P=0.49)。以右冠主干为靶血管的SV单支桥血流高于后降支(P=0.047)和左室后支(P=0.042),收缩期血流时间高于对角支(P=0.003)、钝圆支(P=0.013)和后降支(P=0.002),而PI值低于后降支(P=0.033)和左室后支(P=0.032)。以对角支为靶血管的单支桥血流小于除左室后支外的其他冠状动脉分支(均P<0.05),以后降支-左室后支为靶血管的SV桥收缩期血流量显著低于以后降支-对角支和后降支-钝圆支为靶血管的SV桥。结论:SV双支和三支序贯桥的平均血流约为单支桥的1.5倍,对角支血流小于除左室后支外的其他冠状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59.
病人 女,53岁.阵发性心前区及后背酸痛不适5年,发病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电图显示,T波倒置、ST段下移.先后3次行冠状动脉64排CT扫描,前两次显示,前降支中段瘤样扩张,最后一次显示,前降支中段瘤样扩张,近段可疑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局部心肌桥及远端瘤样扩张.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及各项化验均未见明显异常.2009年2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松解术.手术过程中证实为心肌环,给予彻底松解,手术顺利,术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临床上已越来越普及,但如何降低术后静脉桥的血栓性狭窄一直是临床医师所寻求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CABG术后的阿司匹林抵抗可能是导致血栓性狭窄的原因之一,有关该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我们通过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和评价标准、CABG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和防治策略等有关研究进行总结、综述和评价,并对临床研究进行展望,旨在能增加对CABG术后阿司匹林抵抗的认识和科学优化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