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除可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肺动脉外,还可造成心脏瓣膜、心肌、心包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1].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TA病人132例,其中有9例(6.8%)因炎症累及心脏而接受手术治疗.现对TA累及心脏的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同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比较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早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6月~2010年3月期间,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在笔者医院行OPCAB手术的180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口服3种抗血小板方案,比较3组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引流量、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之间在术后引流量、凝血功能(术后第10天)、血小板数量(术后第5天、10天)、血小板聚集率(术后第5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第10天)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10天联合用药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单用氯吡格雷或阿氯联用在OPCAB术后早期的应用均较安全。在术后第10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单用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43.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易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0%死于1周之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尽管近年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有较大进步,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在夹层急性期,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Parodi等[2]1991年将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行EVGE 4例,占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的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OPCAB 266例,年龄39—88岁,单支血管病变2例、两支血管病变20例,三支血管病变244例,LVEF26—67%。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8.2±3.3小时,138例(51%)不需输血,一过性心房纤颤15例,伤口感染4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部感染1例,住院死亡4例(1.5%)。生存262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OPCAB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5.
目的介绍外科与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体会。方法手术与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40例,手术治疗30例,Bentall术9例,Bentall 部分弓置换3例,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6例,主动脉瘤切除补片修补4例,升主动脉 部分弓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 升主动脉折叠缝合术各2例,主动脉瓣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折叠缝合术、主动脉瘤切除直接缝合、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左全肺切除术各1例。腔内隔绝术治疗假性胸降主动脉瘤1例、假性腹主动脉瘤1例、夹层主动脉瘤ⅢA型1例、ⅢB型7例,经股动脉切口植入32~38mm覆膜支架。结果手术后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出血各死亡1例,死亡率6.7%,无截瘫、偏瘫和感染。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1~2周内低热8例,无大出血、内漏和死亡。生存38例,随访1个月~5年,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升弓部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DeBakeyⅢ型夹层主动脉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46.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但其危险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CHADS_2评分对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二尖瓣置换且术前合并房颤的患者共805例,年龄(53.7±10.5)岁,女性422例(52.4%)。观察不同CHADS_2评分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住院期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CHADS_2评分≥2组和评分2组脑卒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CHADS_2评分与术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CHADS_2评分为0分者493例(61.2%),1分者185例(23.0%),2分者92例(11.4%),3分者26例(3.2%),4分者9例(1.1%)。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共14例,发生率为1.7%。住院期间死亡16例,死亡率2.0%。脑卒中发生于CHADS_2评分为0分者6例(发生率1.2%),1分者2例(发生率1.1%),2分者3例(发生率3.3%),3分者2例(发生率7.7%),4分者1例(发生率11.1%)。与CHADS_2评分2组比较,CHADS_2评分≥2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升高(4.7%vs 1.2%;P=0.005)。与低CHADS_2评分组比较,高CHADS_2评分组患者术前合并颈动脉狭窄、术中同期行CABG和植入机械瓣比例较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DS_2评分≥2(OR=4.164,95%CI;1.388~12.495;P=0.011)和术后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OR=11.757,95%CI:2.909~47.520;P=0.001)是术后住院期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ADS_2评分高的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住院期间脑卒中发生率更高,CHADS_2评分≥2是术后住院期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HADS_2评分对于预测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除可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肺动脉外,还可造成心脏瓣膜、心肌、心包以及冠状动脉的病变[1].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TA病人132例,其中有9例(6.8%)因炎症累及心脏而接受手术治疗.现对TA累及心脏的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同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8.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性病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病时患者腹痛、腰痛,可伴有血尿,甚至疼痛难忍,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至关重要。X线检查由于受肠道中气体干扰或因为部分结石X线不显影,诊断极为困难,而超声检查则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并且无痛无创伤,操作方便,安全准确,特别对隐性结石、  相似文献   
49.
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的微创技术在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自1999年1月~2004年7月,在胸部正中切口,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115例,其中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行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2例,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插管临时旁路分流维持循环;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03例,通过牵引线、心包内纱垫和CTS固定器显露并降低靶血管的活动度,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塞防止靶血管出血,减轻局部心肌损伤.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6.6±4.3)h,住监护病房(26.7±9.3)h,95例不需输血,一过性心房纤颤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肺部感染2次气管插管1例,无其它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随访1~60个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冠心病患者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0.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透壁性心肌梗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为47%,10年生存率18%[1].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8月以来,成功施行LVA切除手术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