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总结41例中、重度冻伤的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41例病人全程规范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结果:应用快速温水(40℃~42℃)融化复温后,外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41例病人全部康复。结论:冻伤后,结合临床全身综合治疗,及时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能迅速止痛止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疗效安全可靠,是治疗冻伤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包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收治非囊肿性原发性心包肿瘤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733~64)岁。4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因侵犯相邻肺组织而将相应肺叶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1例探查后取一小块组织行活组织检查。结果无院内死亡。术后病理证实4例为恶性,3例为良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2例行化疗,1例行放疗;随访3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7个月和11个月后死亡。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6~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良性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恶性心包肿瘤较易误诊,如无远处转移,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690例瓣膜置换手术者中在住院期间或1年内随访发现心内血栓形成的29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8例;年龄12~70岁,平均48岁.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瓣膜置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1个独立因素中共有7个因素即生物瓣置换、阿司匹林抗凝、二尖瓣置换、心房颤动、术前左心房内径、术后左心房内径、术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后心内血栓形成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二尖瓣置换(OR=9.815,P<0.05)、心房颤动(OR=5.267,P<0.05)、术前左心房增大(OR=4.529,P<0.05)是术后心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心内血栓形成与二尖瓣置换、心房颤动、术前左心房增大有相关性.应重视生物瓣置换术后的抗凝.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持续静脉泵入肝素及硝酸甘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持续静脉泵入肝素及硝酸甘油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23例,体外循环下CABG(CCABG)39例,另从同期术前未用肝素的患者中随机抽取行OPCAB及CCABG者各4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肝素及硝酸甘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缓解效果,并分别比较其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对患者输血量、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术前持续泵入硝酸甘油及肝素能有效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用及未使用体外循环的患者肝素化前后活化凝血时间及肝素化所用肝素量、输红细胞及血浆量、术后24h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及术后凝血功能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严重冠脉病变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持续静脉泵入肝素及硝酸甘油安全且效果良好,对手术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29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13年,心前区痛1周余。查体:血压120/80 mm Hg,心率70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颈部传导,P2〉A2。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上隔膜型狭窄,升主动脉及弓部增宽,升主动脉直径53 mm,左心室内径44 mm,左心室肥厚,室间隔厚度19 mm,射血分数(EF)85%。术前CT示:主动脉根部狭窄,升主动脉扩张(图1)。  相似文献   
36.
目的总结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19例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20岁。冠心病15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房间隔缺损1例,慢性心包炎2例;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40~120 mg/d)口服治疗,根据其耐受程度、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用量,将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至基本正常。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心包剥脱术2例。术后按原剂量或加量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检测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指标的改变。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最为明显,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下降幅度更大。术后继续给予甲状腺素钠口服,并持续服用维持量的甲状腺素钠。随访19例,随访时间4~7个月,随访期间均持续服用维持量的甲状腺素钠,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4例,Ⅱ级5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心脏病患者行心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甲状腺激素均有所降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下降更明显,术后应警惕发生低T3综合征和低T3、T4综合征。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兔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比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种抗血小板方案对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和药物组。建立模型后喂养6个月,采集标本,行病理和电镜观察,测量并计算新生内膜及中膜面积;免疫组化观察Bax和Bcl-2表达,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之间的内膜与中膜的厚度及面积比、细胞增殖指数、Bcl-2表达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分别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空白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ax蛋白表达在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物试验显示氯吡格雷能抑制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和内膜的增生,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能增强其抑制作用,单用阿司匹林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1例50岁男性患者,外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出现囊袋感染,行起搏器摘除,剪除部分起搏导线及多次清创术,感染未控制并形成慢性窦道.人院后行心房电极拔除术,但1个月后感染再次复发并形成新的窦道,再次人院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取出电极,胸部窦道清创,换药2周后行清创缝合术.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39.
40.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PHVT)致心瓣膜功能障碍是心瓣膜置换术后的危重并发症,病死率高,需急诊处理.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人工瓣膜置换术1 130例,共有9例患者发生PHVT,导致心瓣膜功能障碍,经抗凝、溶栓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