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OX62、Fas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以D-氨基半乳糖(D-Gal N)600 mg/kg联合脂多糖(LPS)20μ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中药组大鼠在造模前5 d即开始给予解毒化瘀颗粒预处理,造模成功后24 h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法检测OX62 m 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X62、Fas及TNFR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OX62 m RNA,OX62、Fas、TNFR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治疗,中药组大鼠肝组织OX62 m RNA,OX62、Fas、TNFR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能是通过下调OX62、Fas及TNFR1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进而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创面中向皮肤腺上皮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已证实其在急性创面中能够向皮肤组织细胞转化,但在糖尿病创面中的分化报道甚少.目的:观察糖尿病创面皮肤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四代细胞行5-BrdU标记.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在模型鼠背部制作圆形创面,取密度为1×10~9 L~(-1) 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注射于创面边缘,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3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组织制备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各层,部分阳性细胞位于皮脂腺及腺导管上皮中;连续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同时也表达角蛋白,以腺导管上皮多见.提示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皮肤附属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COSSH-ACLF模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并服用解毒化瘀颗粒的HBV-ACLF患者的预后评价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收治入院的196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WBC、RBC、Hb、Plt、ALT、AST、Alb、TBil、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A、血氧饱和度(SPO2)及吸氧流量(FiO2)、平均动脉压;收集患者相关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HE)、腹膜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2种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同时根据ROC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取每个评分预测死亡危险性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中药组患者外周血ALT、TBil水平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WBC、TBil、PT、INR明显高于生存组(P<0.001),PTA、Hb、Alb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患...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六味醒神颗粒治疗肝性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从中国知网、TCMSP、TCMID、BATMAN-TCM 4个数据库对六味醒神颗粒主要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收集,并与肝性脑病相关基因进行映射,得出其治疗该病最终作用靶标,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并构建"活性成分-靶标-作用通路"图。将PPI中排名前5的靶标与君药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研究得到243个有效成分,241个靶基因及34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5个靶标蛋白与君药结合性较好。结论: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六味醒神颗粒有直接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揭示了其治疗肝性脑病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上下眼睑松弛老化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笔者医院行提眉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治疗上下睑松弛的患者32例。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于眉下作内窄外宽的刀形切口,全层切除上睑松弛皮肤,折叠缝合收紧肌层后缝合上下切缘。随后,于下睑缘距睫毛平行2mm处切开皮肤,向下分离皮瓣,保留5mm睑板前眼轮匝肌,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广泛分离眶膈前间隙、颧骨前间隙、颌骨前间隙,行眶膈脂肪重置、中面部提升、眼轮匝肌瓣锚着固定。对患者术后眼周形态及面部年轻化程度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其中29例表示满意,满意率达90.6%,3例表示基本满意。术后上下眼睑松弛老化消失,面中部提升明显,在面部年轻化显现的同时上眼睑无闭合不全,下眼睑无外翻,未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提眉联合下睑缘切口中面部提升术联合行眶膈脂肪重置,在治疗上下睑松弛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面中部,是一项综合多项技术整体性恢复面部年轻化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进一步减少巨乳缩小成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再塑较完美乳房。方法 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 ,保留乳房上下方垂直真皮乳腺双蒂瓣 ,切除两侧弧型切口与双蒂之间的皮肤乳房组织巨乳缩小手术 ,于 1994~ 1997年为 6例 11只乳房作缩小成形术。结果  11只巨乳缩小外形恢复良好 ,未见乳头乳晕坏死及感觉减退或丧失等各种并发症 ,更加符合生理 ,疤痕隐蔽。结论 本术式设计简单 ,安全可靠 ,符合解剖与生理功能 ,实现了泌乳、感觉、外形三者和谐的统一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衰老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遗传因素、内外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且是多因素诱发和多层次变化的综合结果。而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营养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那么营养与衰老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知道,衰老的实质是身体器官和组织细胞功能的逐步衰退,因此从营养摄入方面抗衰老也要从抵抗和延缓身体器官和组织细胞功能的逐步衰退入手,也就是说,营养的摄入要在满足身体器官和组织细胞代谢、均衡营养的基础上,强调抗氧化食物的摄入。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支撑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5例(29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采用真皮脂肪瓣交叉支撑乳头基底,同时瓣下以缝线做“┼”字交叉支撑外接牵引器悬吊4周,术后随访6个月~1年,计算乳头矫正高度(术前术后高度差),评估乳头形态。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均无乳头血运障碍或感觉障碍,1例患者左侧乳头感觉稍麻木,3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中乳头形态良好者12例,形态一般者3例,形态差者0例。平均矫正高度为0.35 cm。结论 采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矫正重度乳头内陷,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是较为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59.
王君  王明刚  朱传国 《安徽医学》2019,40(7):749-751
目的观察创面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手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电流烧伤且均为手部创面患者56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全身治疗、彻底清创及传统换药后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清创保留间生态组织,采用VSD持续引流后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及封闭情况,再根据创面组织床实施皮片或皮瓣封闭创面。观察两组患者皮片、皮瓣的存活率及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VSD术治疗后,皮片修复26例,皮瓣修复2例;对照组在清创换药治疗后,皮片修复17例,皮瓣修复11例。观察组26例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2例未能完全覆盖,皮片、皮瓣均全部成活;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相对较慢,2例皮片、3例皮瓣因创面组织床生长较差成活不良。观察组皮片应用率为92. 86%,高于对照组的60.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3. 6±4. 2) d,短于对照组的(38. 8±4. 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VSD持续引流能改善手部电击伤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提高皮片、皮瓣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0.
肝衰竭是常见的内科危重症,短时间内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而超过肝细胞再生能力导致该病病死率极高,促进有效肝再生是拮抗肝衰竭的关键。近年来发现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在肝衰竭和肝再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胆汁酸、法尼醇核受体R、肠道微生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三者对肝衰竭和肝再生机制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