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新加黄龙汤干预老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老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经内镜治疗术后,治疗组服用新加黄龙汤,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患者在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创面愈合等方面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延迟性出血、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加黄龙汤能有效干预老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对比瑞巴派特和埃索美拉唑防治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服用NSAIDs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60例单用NSAIDs,B组50例加服瑞巴派特,C组50例加服埃索美拉唑,8~12周后进行症状随访及胃镜检查.[结果]3组间在临床症状、胃黏膜急性糜烂、消化性溃疡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有溃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C组防治效果优于B组,B组又优于A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和埃索美拉唑能有效防治NSAIDs胃病发生,具有溃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同时服用埃索美拉唑,普通患者服用瑞巴派特即可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发病率不断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 EA 唯一公认的癌前病变和致病因素.BE的癌变过程为特殊肠上皮化生(specialized intes.tinal metaplasia,SIM)→轻度异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高度异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腺癌(adenocarcinoma).中、重度异型增 生癌变率高且甚少逆转,能否早期发现并开展确实 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SG、CAG、IM、Dys及GCa胃黏膜的COX-2、p53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SG、CAG、IM、Dys及GCa患者各100例,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法)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通过免疫组化对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胃黏膜联合检测COX-2、p53。结果:(1)Hp检出率以CAG中的IM最高,其次为Dys及GCa,与CS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OX-2蛋白在IM、Dys、GCa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p阳性的胃黏膜病变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Hp阴性的胃黏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p53表达的阳性率从CSG、CAG、IM到Dys逐渐增加,GCa时达最高峰;CSG组p5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AG组、IM组及Dys组(P0.01);GCa组p5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AG组、IM组及Dys组(P0.O5);(5)Hp阳性组总体p5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总体(P0.05);在同一病变类型中,Hp阳性组p53表达的阳性率虽均高于Hp阴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主要是在胃癌早期起作用;COX-2、p53突变和过表达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COX-2的表达上调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通过介导COX-2的表达上调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作用;临床联合检测Hp、p53、COX-2,对发现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Barrett食管内镜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Barrett食管患者57例,经内镜消融治疗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每次20 mg,q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tid,维持治疗4~8周. 结果 40例患者共行67次氩离子凝固疗法凝固(APC)治疗,治疗3次患者4例,2次19例,1次17例. 33例6个月内均无复发,7例于第6个月复发,再次应用APC凝固治疗后消失. 14例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一次性完成操作,13例6个月内未见复发,1例于第6个月复查时复发,应用APC凝固治疗后消失. 3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在6个月内镜窄带成像术复查均无复发. 结论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内镜消融治疗Barrett食管操作简便、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但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病例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6.
结直肠黏膜下肿瘤具有多向分化可能,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选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它们创伤大,费用高,患者痛苦大。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mucosa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不仅可以切除浅表的黏膜下病变,且能获得组织病理,明确诊断,备受国内外内镜专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47.
小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可导致全身性体液代谢功能紊乱,病情复杂多变,严重者病死率可达10%-30%,因此准确判断肠梗阻的类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治疗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减压技术的不断改进,在保守治疗肠梗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对31例高位小肠梗阻患者在内镜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7例胃窦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经超声内镜明确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并愿意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实施ESD治疗.[结果]本组患者ESD治疗均为一次性完成,未出现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经内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结论]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9.
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明显增高,这与“木郁土壅”、“肝病传脾”等中医理论是相一致的。通过对肝源性溃疡发病机理的分析,并从“肝气犯胃”范畴论治,采用一贯煎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说明“肝病传脾”理论至今仍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我院在内镜下电切治疗伴有糖尿病的结肠息肉患者27例,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