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谷氨酰胺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 ln)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6月急诊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 ICU)的危重病患者40例,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分;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留取患者入S ICU后48 h内凌晨6时空腹静脉血,观察患者血G ln水平、免疫功能及各脏器指标的变化。结果危重病患者血G l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72,P<0.05)。免疫指标中CD 4/CD 8比例(T辅助淋巴细胞与T抑制淋巴细胞)与血G ln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704,P<0.05),而其他免疫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患者单核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G ln浓度正常组(≥420μm o l/L)单核细胞HLA DR表达也较G ln缺乏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G ln正常组血浆总胆红素>19μm o l/L、氧合指数<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血肌酐>110μm o l/L的发生率均低于G ln缺乏组。死亡组血G ln浓度平均为(333.2±95.1)μm o l/L,与存活组(466.1±125.2)μm o l/L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存在G ln缺乏,血G ln水平的下降对机体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2.
<正>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是一种少见的脉管系统发育障碍、畸形性疾病,为淋巴系统的先天发育异常,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而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广泛分布于除头发、角膜外的人体所有器官,全身淋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循环体系,是体液循环的重要通路之一~([1])。2017年我科收治1例原发性淋巴发育异常的患儿,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后患儿明显好转出院,进行家庭营养支持治疗。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女,1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直肠异常隐窝病灶(ACF)对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的预警作用,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比较直肠ACF的均数及发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ACF与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的关系,观察是否有预警作用,并筛选对ACF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结果 5个以上ACF显著增加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的风险(P<0.05);高龄和吸烟为ACF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的应用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5个以上ACF对大肠癌及进展型腺瘤有显著预警作用.在大肠癌的早期预防中,我们应该重视对ACF的形成有意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
背景与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提示CD24可促进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同时可以激活Raf-ERK通路和p38MAPK激酶。但CD24分子因缺乏跨膜结构而不足以传递细胞信号,而Src家族激酶和MAPK通路关系密切且和肠癌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拟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24及SFKs成员之一的Src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其在结直肠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基础。方法对204例结直肠癌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24、Src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D24、Src均无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则有不同程度的CD24、Src染色。二者的表达强弱情况均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相关分析统计提示CD24表达与Src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44,P0.01)。生存分析提示CD24及Src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要高于高表达患者;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D24和Src表达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CD24和Sr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演进密切相关,二者组织学表达具有相关性,CD24和Src的表达不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5.
10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09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33例,男性622例,女性411例;年龄13~98岁,平均51岁.APACHEⅡ评分(12.0±4.3)分.所有患者的治疗均由ICU、外科、内镜、影像和血液净化等专业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完成.患者早期均在ICU内进行监测治疗,其中机械通气365例,气管切开218例,行床旁持续大流量血液滤过159例,行鼻胆引流179例,早期肠内营养513例,CT引导下经皮胰周穿刺引流477例次,因胰周坏死感染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438例.结果 1033例患者中,975例治愈出院(94.4%),38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患者病死率7.1%(31/438).结论 多专业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可能更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乌审旗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现状,探讨子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paptest,TCT)结合阴道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 000名乌审旗妇女进行TCT筛查,对TCT阳性(细胞学TBS分类为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的妇女进行阴道镜及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分析TCT阳性者的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比较TCT阳性者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活检结果。结果:3 000名受检者中,TCT阳性537例(17.9%),其中经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thelial neoplasia,CIN)190例(6.3%),宫颈浸润癌2例(0.07%),537例TCT阳性者中,阴道镜检查正常264例(49.2%),其中活检结果为CIN34例,阴道镜的假阴性率为12.9%,异常273例(50.8%),其中活检结果为湿疣34例,CIN或浸润癌158例,阴道镜与活检的诊断符合率达70.3%(192/273)。TCT为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的病例与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4%,88.3%和2/2,假阳性率则分别为49.6%、11%和0。537例TCT阳性者中,2030岁组、3140岁组,4147岁组的CIN检出率分别为33.7%、44.5%2、6.7%(P〈0.05)。结论:乌审旗妇女CIN的发生率高,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7.
蛋白强化的肠内营养改善急性胰腺炎肥胖病人的体脂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蛋白强化的EN对肥胖的急性胰腺炎(AP)病人体脂分布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AP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6 kg/m2的病人,前瞻、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9例).分别应用蛋白强化EN和标准EN.记录病人体质量、BMI的变化;测量脂肪群、腹部脂肪比率、肌肉群和蛋白质等指标的改变;检测总蛋白(TP)、ALB、PA、纤维连接蛋白(FN)、TF的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在EN支持后,体质量、BMI、脂肪群和腹部脂肪比率较营养支持前有所下降,并且试验组下降明显.血清蛋白质较营养支持前均有升高,达到正常水平,试验组病人的PA和FN增加明显. 结论:蛋白强化的EN不仅能改善AP病人的肥胖和脂肪分布异常,而且还能减轻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
无脂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乳糜腹水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脂肠内营养(E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乳糜腹水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5例SAP并发乳糜腹水病人的治疗.5例病人在罹患SAP后,腹部CT提示腹腔积液,予B超引导下穿刺或手术引流.引流液为乳白色,乳糜试验阳性,诊断为乳糜腹水.5例病人均首先给予无脂EN,成分为水解蛋白质粉5.2~7.8 g/(kg·...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在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术后补液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将63例胃肠外科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31例)和对照组(复方电解质葡萄糖注射液,32例),术后连续输注3d,1500mL/d,其他不足的液体及电解质按病人需要再补充。监测病人术后输液前、输液后0h、2h血糖变化,输液前和连续输液3d后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锌、肝肾功能、尿糖和尿酮体的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由于较快恢复进食等原因对照组有3例拒绝输液脱落、治疗组有1例脱落,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两组病人术后血糖均较术前有所升高,输液后连续3d治疗组血糖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输液后2h和术后第2天输液时血糖与入院时差值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9,0.043)。输液后第3天两组病人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输液后血锌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1)。结论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成年病人术后应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既可以有效补充血容量和能量,又能补充微量元素锌,同时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疼痛程度及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东部战区 总医院就诊的50例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量表(PG⁃SGA)及生命质量核心 问卷(EORTC QLQ⁃C30)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疼痛程度、营养状况与生命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 为60%,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6%,其中营养不良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的患者(P<0.01);躯体功能、情绪功 能、总体健康状况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P<0.05),便秘和气促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营养状况得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 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与疲劳、疼痛、食欲丧失呈正相关(P<0.01)。结论 肿瘤患者 疼痛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