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颅顶骨凹陷症又称"对称性顶骨凹陷症"、"颅骨萎缩症"、"双顶骨老年性骨病"等,既往学者均发现该病有对称性、非对称性及单侧影像改变,故作者认为改称"颅顶骨凹陷症"较为合适.颅顶骨凹陷症是一种相对少见的颅骨病变,多因疑有颅脑其他病变行X线、CT检查而被发现.本文收集23例颅顶骨凹陷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施行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接受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产妇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平均(1256±318)ml;9例成功保留子宫,3例出现难治性出血接受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胎盘穿透至膀胱接受全子宫切除、膀胱修补术)。产后均未发生感染、晚期出血、下肢血栓等并发症。12例新生儿均顺利出生。结论 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保留子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肠外翻囊样品中6个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4.6 mm×50 mm,2.7μm)色谱柱,以0.2%醋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0.1870~93.50μg.mL-1(r=0.9999),0.02730~13.65μg.mL-1(r=0.9999),0.02550~12.75μg.mL-1(r=0.9999),0.05580~27.90μg.mL-1(r=0.9998),0.2124~106.2μg.mL-1(r=0.9999),0.09140~45.70μg.mL-1(r=0.999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日内精密度变异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4%,97.88%,99.15%,99.72%,98.50%,101.4%;稳定性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所需样品少,并已成功应用于葛根芩连汤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药动学(Pharmacokinetc,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PD)相关性是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体内药物按时间、浓度和效应三相同步进行的动力学行为。PK-PD的研究在为各类药物研究开发中阐明药物作用机理、能动设计药物剂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56.
张伯莎  安叡  王跃  王新宏 《中成药》2012,34(1):15-19
目的 研究来源于中药黄连中的4种生物碱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经Caco-2细胞模型共同转运后的吸收特征.方法 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从绒毛面到基底面的共同转运特征,并与4种生物碱单独进行的转运过程进行比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吸收率(%),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 经Caco-2细胞单层共同转运后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的表观渗透系数( Papp)及吸收率(%)均是其单独转运时的1.63倍,1.28倍,1.55倍及1.05倍.结论 黄连4种生物碱类成分共同作用可促进其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及其不同配伍组中4个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4个生物碱类成分的肠吸收机制;同时考察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并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 各组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药根碱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小檗碱、巴马汀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黄连碱在空肠中的吸收表现为主动转运;而在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中表现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全方中小檗碱、巴马汀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黄连碱、药根碱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结论 比较不同配伍组的Ks,4个生物碱成分在全方中吸收最好,其他三个配伍组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8.
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组对大鼠肝脏 CYP450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组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亚型酶的影响,从肝脏代谢角度评价半夏泻心汤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水煎液,运用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对探针底物进行孵育,并结合超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测定各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的含量,计算代谢速率,以反映各给药组的肝微粒体CYP2C6,CYP2E1,CYP3A1/2亚型酶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全方组,苦降组对各亚型酶均起抑制作用(P<0.01);辛开组对CYP2C6有抑制作用(P<0.01),而对CYP2E1和CYP3A1/2无显著抑制作用;甘补组对CYP2C6和CYP2E1亚型起抑制作用(P<0.01),而对CYP3A1/2无抑制作用。结论:全方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起抑制作用,比较各配伍组间差异,苦降组抑制作用较其他配伍组显著。  相似文献   
59.
神怡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神怡颗粒(大枣、甘草、丹参、地黄,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神怡颗粒中大枣、甘草、丹参和地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 Eclipse×DB-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2.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大枣、甘草、丹参和地黄;甘草酸在1.135~9.08μg、甘草次酸在0.71~5.6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系数r分别为0.9993和0.9997。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可用于神怡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及其相关胸部CT表现,以期提高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BAE)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胸部CTA及BAE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肺结核不同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经CTA检查共发现187支咯血责任血管,其中支气管动脉(BA)124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63支(多位于肋间动脉及锁骨下动脉);DSA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92支,以DSA为诊断“金标准”,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7.4%;35例(占37.2%)病灶周围可见支气管动脉分支局限性迂曲、扩张,供血支气管动脉平均内径为(2.0±0.7)mm;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胸部CT发现病灶多位于多肺叶,病灶以弥漫性分布为主,多无胸腔积液,此外伴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及淋巴结钙化等,均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灶性质、胸膜增厚程度及结核病灶与增厚胸膜之间关系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明显相关(P<0.05),其中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于BA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病灶病变以增殖、渗出为主,邻近胸膜增厚程度多较轻微或没有增厚且增厚胸膜无或轻度黏连者居多,而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于BA合并NBSA的肺结核伴咯血患者肺部病变以纤维化为主,邻近胸膜增厚明显,且肺部病灶与增厚胸膜紧密粘连者居多。结论肺结核伴咯血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关系紧密,可通过胸部CT表现提示咯血责任血管是否源于NBSA,可帮助提高BA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