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63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21篇
特种医学   133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951篇
预防医学   448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407篇
  9篇
中国医学   392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小骨窗开颅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技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将128例需手术而不必去骨瓣减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B组73例,采用“∩”皮瓣骨窗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肿残留量及术后6个月GOS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72±6)min]较B组[(114±42)min]显著缩短(P〈0.01);A组术中出血量[(189±32)ml]较B组[(344±52)ml]明显减少(P〈0.01);A组术中输血量[(70±40)ml]较B组[(180±60)ml]亦显著减少(P〈0.01);A组术后血肿残留量[(8±2)ml]较B组[(5±2)ml]明显多(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A、B组分别为(4.95±0.23)分和(4.93±0.25)分,两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窗清除硬膜外血肿,能达到常规手术清除血肿的预后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2.
程毅  胡彩霞  崔瑜  王文氢 《天津医药》2020,48(4):320-326
目的 Meta 分析雷公藤与阿维 A 单独或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单独或联合阿维 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 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表示,分别比较显效率(PASI评分改善 60%~89%)、基本痊愈率(PASI评分改善 90%~100%)、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 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1 258例患者。雷公藤(n=284)与阿 维 A单药(n=273)相比,显效率(RR=1.08,95%CI:0.79~1.47,P=0.65)和基本痊愈率(RR=1.22,95%CI:0.67~2.22,P= 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公藤联合阿维 A(n=368)与阿维 A 单药(n=365)相比,联合组显效率(RR=1.48,95% CI:1.33~1.64,P<0.01)和基本痊愈率(RR=1.44,95%CI:1.19~1.75,P<0.01)均优于阿维 A单药组。联合组与阿维 A单药比较,胃肠不适(RR=0.54,95%CI:0.33~0.91,P<0.05)、肝功能异常(RR=0.37,95%CI:0.18~0.78,P<0.05)均减少,皮肤黏膜干燥(RR=0.66,95%CI:0.34~1.27,P=0.21)、血脂升高(RR=0.59,95%CI:0.31~1.11,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公藤可有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雷公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优于阿维A单药。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静脉单次泵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腰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断脐后2 min,D1、D2、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6、0.8、1.0μg/kg静脉泵入,时间设定为10 min,C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及探查清理腹腔(T2)时产妇的SBP、DBP、HR、Ramsay评分及牵拉痛情况。结果 T0、T1时四组患者牵拉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组和D1组牵拉反应分级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P0.05)。T1、T2时D2组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D1组与C组(P0.05)。T1时D3组SBP、DBP明显高于其它三组,HR明显慢于其它三组(P0.05)。T2时C组和D1组SBP、DBP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HR明显快于D2组和D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有效抑制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危险因素,防止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年龄60~79岁,Fisher分级>1。将患者分为DCI组和非DCI组。分析患者的相关指标(性别、吸烟史、局部脑氧饱和度等),找出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69例患者伴有DCI。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CI组患者中,有吸烟史、低钠、局部脑氧饱和度<50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钠离子浓度(■=3.011,95%CI:1.123,8.070)与局部脑氧饱和度(■=3.324,95%CI:1.734,6.372)是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局部脑氧饱和度预测性能更佳。结论  局部脑氧饱和度是老年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5.
摘要: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 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4例原发性肺大疱继 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CVC组)和28 F聚氯乙烯引流管组(28 F组)各97例。比较2组 临床效果、胸腔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CVC组住院时间[(3.4±1.1)d vs.(5.9±1.7)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4.7±0.7)h vs(. 11.5±2.5)h]、带管时间[(34.9±5.4)h vs.(72.3±9.8)h]较 28 F 组时间短,疼痛评分(3.1±1.4 vs. 7.0± 2.5)、引流管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00% vs. 93.8%)较 28 F 组低(均 P<0.05);2 组肺感染(1.0% vs.3.1%)、皮下气肿 (4.1% vs.2.1%)、持续漏气(1.0% vs. 3.1%)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6.
摘 要 目的:评价蚓激酶口服肠溶制剂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质量标准的提高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促进厂家完善产品质量。方法: 按照国家评价性抽验的总体要求,在法定检验方法检验的基础上,开展以下探索性研究,测定样品的重金属残留、蚓激酶的酶学性质分析、蛋白质来源确证与成分分析、近红外光谱模型。统计分析蚓激酶口服肠溶制剂的质量现状并进行评价。结果: 按照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78批次蚓激酶口服肠溶制剂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不同企业的蚓激酶原料中的5种重金属考察,铅、铜、砷、镉均有检出,平均检出量分别为0.4 mg·kg-1,8.4 mg·kg-1,4.4 mg·kg-1与3.4 mg·kg-1;证实蚓激酶具有纤维蛋白溶酶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激酶两种酶活性并建立测定方法;建立了纤维蛋白 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检测纤溶活性蛋白质;确证了蚓激酶的来源,并在各企业的样品中鉴定出8~9种溶纤活性相关的蛋白质组分。结论: 根据现行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蚓激酶口服肠溶制剂总体合格率较好,现行标准需提高,生产企业需规范蚯蚓养殖管理过程并建立统一的原材料蚯蚓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7.
摘 要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注射用乙酰谷酰胺的水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以51批注射用乙酰谷酰胺及7批加速引湿样本为分析对象,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样品水分;采集样品近红外光谱,选择建模谱段为5 419.1~4 993.1 cm-1,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模型。结果: 建模样本水分值范围为0.8%~5.9%,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144,相关系数为0.982 4;外部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155,相关系数为0.983 7。结论: 建立的模型能对注射用乙酰谷酰胺的水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药品的现场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28.
过华蕾  陈豪  王文慧  尹晓娜  龚仪棠 《浙江医学》2022,44(20):2154-2159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淋巴结切除对不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获取2004—2014年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原发部位为卵巢,组织学分型为MOGCT的患者共计1475例,其中无性细胞瘤419例、胚胎性癌6例、卵黄囊瘤215例、恶性畸胎瘤631例和混合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04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MOGCT患者总生存期(OS)的因素。对不同FIGO分期的MOGCT患者进行分层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和淋巴结切除数目MOGCT患者的OS。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50岁和>50岁(相对于<30岁),组织学类型为胚胎性癌、卵黄囊瘤和恶性畸胎瘤(相对于无性细胞瘤),组织学分级为Ⅲ级、Ⅳ级(相对于Ⅰ级),肿瘤直径>10cm(相对于<5cm),FIGO分期为Ⅲ期、Ⅳ期(相对于Ⅰ期)均是影响MOGCT患者OS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方式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相对于未手术)、进行化疗(相对于否/未知)、糖类抗原125阴性/正常(相对于阳性/升高)均是影响MOGCT患者OS的保护因素(均P<0.05)。分层生存分析显示,FIGOⅢ、Ⅳ期患者中,未手术组、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和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IGOⅢ期患者中,淋巴结未切除组、切除1~3个组和切除≥4个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FIGOⅠ、Ⅱ和Ⅳ期MOGCT患者,没有必要进行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淋巴结清扫,仅FIGOⅢ期患者才能从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更多数目的淋巴结切除中获益。  相似文献   
129.
苗药血人参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苗药血人参(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des干燥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血人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和NMR、MS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血人参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2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2)、染料木素(3)、毛蕊异黄酮(4)、大豆素(5)、farnisin(6)、3’,4’,7-三羟基黄酮(7)、木犀草素(8)、漆黄素(9)、甘草素(10)、erycibenin D(11)、3,4’,7-三羟基二氢黄酮(12)、二氢山柰酚(13)、黄颜木素(14)、6,4’-二羟基-3’-甲氧基橙酮(15)、硫黄菊素(16)、(–)-3,4’,7-三羟基-3’-甲氧基黄烷(17)、儿茶素(18)、表儿茶素(19)、(-)-epicatechin-3-O-p-hydroxybenzoate(20)、美迪紫檀素-3-O-β-D-葡萄糖苷(21)、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苷(22)、7-羟基色原酮(23)和5,7-二羟基色原酮(24)。结论化合物2、5~7、11~15、17、20~24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和16为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10、15和16能够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在7.3~27.3μmol/L。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运用“管道疏通法”(dredging pipe method,DPM)行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7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条植骨。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近期疗效满意。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均获植骨融合。结论(1)术前要有足够的影像学测量以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2)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临床效果良好,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是上颈椎后路重建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