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15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 病例报告 男,35岁,汉族,内蒙古籍,199806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颈部肿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炎”,经静滴“青霉素”好转.但随后又多次复发,19980714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当日上午10∶00iv过锝(99Tcm)酸钠行甲状腺检查,4h后双手背随即出现密集的红色斑丘疹、瘙痒剧烈,随后皮疹逐渐扩展至全身,来我院皮肤科门诊,以过敏性皮炎收治.作者简介:王文清,男,26岁,第四军医大学97级硕士研究生.电话:(029)3375406收稿日期:19990618; 修回日期:1…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B超检查指标与肝动脉栓塞术疗效及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术前AFP、肿瘤直径、病灶个数等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根据入组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A组)和预后良好组(B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超检查指标与PHC肝动脉栓塞术疗效及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B组患者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肿瘤直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05)vs(0.40±0.04),(81.03±13.16)vs(73.03±10.16),(4.12±0.43)vs(3.98±0.39),均P<0.05]。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肿瘤直径等B超检查指标与PHC患者预后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0.571,-0.492,-0.411,均P<0.05)。B超对PHC患者早期复发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0.943、0.951、0.922。Kappa值为0.866,说明B超指标诊断早期复发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B超检查指标可用于评估PH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并可较好诊断PHC早期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待的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SCT对其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诊断,其中扫描采用的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法)及3D-SSD(三维表面遮盖显示)进行重组观察,最后将观察结果同CT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MSCT诊断后发现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18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百分比为54.55%;有11例颧弓、颧骨、上颌窦各壁、眼眶各壁两处或者以上联合骨折,百分比为33.33%;有2例鼻骨、鼻中隔及筛骨骨折,百分比为6.06%;有2例上颌骨LefortⅠ型或Ⅱ型骨折,百分比为6.06%。经过几种重组观察可知,MSCT诊断后MPR成像可以清晰显示患者所有颌面骨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尤其在微骨折与深部骨折方面要明显优于VR与3D-SSD成像;而VR与3D-SSD成像则可以将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及骨折碎裂程度与移位情况立体与直观显示出来。结论对于面部复杂性骨折而言,采用MSCT诊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行HRCT扫描后,若能采取多种重组观察,那么效果更佳,除了可以将复杂性骨折情况显示出来,还能将骨折碎裂程度、移位情况等立体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5.
自 192 9年Forssmann发明心导管术以来 ,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探讨在综合医院心内科开展这些诊疗技术时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对我院在1979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完成的连续 32 86例介入性诊疗操作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介入性技术类型1979至 1998年间 ,我院陆续开展的介入性诊断操作项目包括 :(1)冠状动脉造影 ;(2 )心脏电生理检查 ;(3)血流动力学检查和 (或 )监测 ;(4 )心内膜心肌活检 ;(5)右心导管检查 ;(6 )肾动脉造影。介入性治疗项目包括 :(1)冠状动脉腔内成…  相似文献   
116.
老年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模式实践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队干休所老干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模式及方法。方法对60名老干部及70名家属实施健康管理及疾病管理模式规范化操作。结果管理1年,管理对象体重指数、胆固醇、血糖等指标好转,管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治疗达标率100%;2型糖尿病血糖理想控制70%,控制较好30%,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达到6.6%;高血脂治疗达标率100%;血尿酸正常率100%。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可提高自我保健及管理能力,使治疗、康复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总体健康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17.
以口腔念珠菌感染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48岁,主诉口腔内长白膜半年伴明显消瘦于1998年11月9日入住我科。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口腔内有白膜生长(图1),在当地接受抗真菌药及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后反而渐加重,且出现腹泻、呕吐伴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间。后行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均有白色膜状物,诊断为念珠菌病。入院前在我校口腔医院曾行口内白色膜状物培养,证实为白念珠菌感染,门诊以念珠菌病收住我科。追问病史患者自发病半年来体重由65kg降至30kg左右,患者曾于1992年间在当地私人流动采血站献血6次(单采血浆,血细胞数人混合后回输),其丈夫也有献血史,患者及…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联合小剂量肝素及复方丹参预防肝静脉闭塞病(VOD)的效果.方法:59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及1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移植治疗.移植患者中3例曾有乙型肝炎病史,1例有轻度脂肪肝病史.移植前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正常.采用CyTBI加Ara-C/VP-16或改良BuCy2方案预处理.VOD预防方案:移植前8 d至移植后28 d,采用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凯时)30~40vg/d联合小剂量肝素(100U/kg·d-1)及复方丹参30~40 ml/d,发生VOD后继续上述治疗,加用去纤苷10 mg/kg·d-1.结果:59例均获得植入,1例植入失败.2例出现重症VOD,其中1例为接受单倍型半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ALL患者,1例患者有轻度脂肪肝,接受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均采用较强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本研究采用的VOD预防方案,VOD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提示前列腺素E脂质微球联合小剂量肝素及复方丹参方案对预防VOD的发生可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探讨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案。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科76例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3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7例,1个HLA位点不合同胞供者3例,HLA单倍型半相合同胞供者7例,非血缘供者9例。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的马利兰联合环磷酰胺(BUCY)或改良的环磷酰胺联合全身放疗及阿糖胞苷或鬼臼乙叉甙(CyTBI Ara-c/VP-16)方案。采用标准的环孢素A(CsA)联合短期甲氨蝶呤(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无关供者移植加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单倍型半相合移植同时加用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96.1%(73/76)获得植入。24.7%(18/73)出现急性GVHD,32.9%(24/73)出现慢性GVHD;合并重症肝静脉闭塞病2例;并发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随访3~72个月,现存活56.6%(43/76),43.4%(33/76)在移植后1~36个月时死亡,19例死于白血病复发,14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多种来源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移植效果较好,移植前处于高危难治状态的病例复发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20.
女,7岁。偶然发现下腹部偏右侧有一鹅蛋大小包块。包块逐渐增大,自觉腹部胀坠感,并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行走困难。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腹部可扪及23×21×18厘米包块,质韧、活动度不大,有轻压痛,肝未及,腹水征(一)。B超:腹腔内上自第四肋间下至盆腔为无回声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