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一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以中药安慰剂为对照,观察辨证论治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疗效,采用改进的混合效应模型检测中药的“残留效应”,探索建立一种体现中医药辨证论治特色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方法 单中心临床试验,单个病例自身进行多次交叉、随机对照、盲法的研究。试验共3轮,每轮有2个观察期(试验期和对照期),每期各4周。在试验期服用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方,对照期服用安慰剂。主要指标是7分制的自我症状评价的李克特量表评分,其他指标是CAT评分、24小时痰量、中医证候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等。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个体数据,针对“残留效应”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群体数据。结果 正式入组共21例受试者,15例(75%)受试者完成了3轮次的单病例试验。其中3例在总体症状李克特量表评分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群体水平,针对“残留效应”设计的混合效应模型发现三项指标(总体症状评分,呼吸症状评分与CAT量表评分)的残留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剔除“残留效应”后,该模型分析两种方剂对总体症状评分、呼吸系统症状的评分、CAT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干预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病例试验存在残留效应时,混合效...  相似文献   
62.
解读《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不同点及其变化立意。①在上海方案中,单列出恢复期,强调了在本病临床症状改善后的中医干预重点,即瘥后防复。②上海方案调整临床治疗期的中医证型,表述为湿毒郁肺型、热毒闭肺型、内闭外脱型;基于上海地区患者的临床特点,突出了"热"和"毒"的病理因素。③上海方案的临床治疗期中湿毒郁肺型,在其处方后新增辨症加减内容,即"有呕恶者,加黄连3 g、苏叶6 g",取苏叶黄连汤之意。④上海方案的临床治疗期热毒闭肺型,在处方中增加了姜黄9 g、僵蚕9 g,取升降散之意。⑤上海方案的临床治疗期热毒闭肺型,在推荐中成药部分,新增痰热清注射液,以切合本次新冠肺炎"湿、热、毒"的核心病机。(6)基于热退后患者往往还存在疲倦、舌少津、呼吸道和粪便中携带病毒的特点,上海方案的恢复期中,新增了气阴两虚的证型,用药主取沙参麦冬汤之意,佐以竹叶石膏汤、泻白散、升降散之类方药。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别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六字诀,共治疗3个月。在入组第1天及3个月后采集相关试验数据,包括:血清白蛋白(ALB)、上臂中点肌肉周径(MAMC)、去脂体重(FFM)及去脂体重指数(FFMI),观察并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多参数营养不良总评分(MN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MAMC方面,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ALB、MAMC改善明显(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FFM和FFMI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FM及FFM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字诀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提高COPD患者的FFM、FFMI,增加患者的MAMC,提高ALB含量,进而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4.
探讨风邪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从风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及祛风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年内肺功能与急性加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予以练习传统中医功法"六字诀"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总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急性发作发生率、急性发作次数、重度急性发作率。结果两组肺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两组急性发作发生率、急性发作次数、重度急性发作率比较,中医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肺康复操对于COPD患者可以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减轻急性加重期发作程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单独使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疗程4周。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NO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FEV1、FENO水平。结果:FENO水平与ACT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FEV1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FENO水平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FENO水平可以用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加味解痉祛风汤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具有良好的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FENO水平,控制气道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行支气管哮喘造模;中药组予咳喘方灌胃,其余两组予0.9%Na Cl注射液灌胃,疗程3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并取肺组织经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图像分析测定其气道壁总面积(Wat)、管壁平滑肌面积(Wam)、支气管底膜周径(Pbm)、支气管周围胶原纤维组织面积(Wac)的数值。结果:模型组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TGF-β1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Wat、Wam、Wa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Wat、Wam、Wac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咳喘方可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和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建立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收率、蒿本内酯、桂皮醛含量作为优化指标,得出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性实验。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浸泡100 min,提取8 h,预计挥发油收率为0.413%,蒿本内酯含量39.20%、桂皮醛23.30%,实际值与预测值误差均小于0.05。结论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优选复方延胡索微乳凝胶贴膏挥发油提取工艺准确性高,所得工艺参数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69.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灵敏和快速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两步法检测CAT活性.第一步是CAT催化H2O2分解,第二步是剩余的H2O2在CAT作用下,氧供体(TOOS)被氧化成蓝色醌亚胺物质,测定在555 nm处的吸光度,计算CAT活性.对反应的影响因素,如显色剂、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浓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与其它CAT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pH7.5、30℃、16.2 mmol·L-1作为最佳反应条件,TOOS作显色试剂.结论 所建方法用于测定CAT活性,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诊断试剂盒中CAT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70.
目的系统评价替莫唑胺对比传统化疗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3年7月),收集术后放疗基础上替莫唑胺与传统化疗药治疗脑胶质瘤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s,864例患者,其中替莫唑胺组374例,传统化疗药物组4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莫唑胺与传统化疗药比较,两者在治疗有效率[RR=1.48,95%CI(1.24,1.77)]、5年生存率[HR=23.94,95%CI(13.26,43.22)]、无进展生存期[MD=4.00,95%CI(2.61,5.39)]、平均生存期[SMD=1.84,95%CI(1.40,2.27)]、消化道反应[RR=0.53,95%CI(0.39,0.71)]和骨髓抑制[RR=0.20,95%CI(0.08,0.5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替莫唑胺优于传统化疗药。结论替莫唑胺在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化疗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