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366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533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4种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别致小鼠血流感染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活化T细胞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的表达及变化规律,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标准菌株的CD-1(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用蛋白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感染后0.5 h、1 h、3 h、6 h、12 h、24 h和48 h时LIF和RANTES的浓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致小鼠死亡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约为8.1×108/m L、9.6×108/m L、8.1×108/m L和1.1×109/m L。细菌入血1 h时血清中LIF的浓度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LIF的峰浓度分别为(51.6±5.0)pg/m L、(73.2±20.8)pg/m L、(7.3±0.9)pg/m L和(6.1±1.2)pg/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粪肠球菌组、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细菌入血1 h时RANTES浓度明显升高,3 h时升高更明显。且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升高的幅度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组更为明显。达峰值时浓度分别为(1 929.0±25.2)pg/m L、(1 218.1±227.4)pg/m L、(55.7±10.0)pg/m L和(179.2±9.2)pg/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LIF和RANTES的浓度在细菌入血后1 h即明显升高。感染后的2 d内,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LIF和RANTES浓度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联合检测LIF和RANTES可能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区分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感染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软组织及神经缺损的皮瓣存活优良率和感觉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带桡神经浅支转位的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示指掌侧皮肤缺损27例,术后全部随访3个月~2 a,观察皮瓣出现远端坏死、血管危像的频率及感觉恢复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修复后27例皮瓣、供区游离植皮全部存活,随访皮瓣外观良好、质地佳、感觉恢复满意,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8~10.2 mm,平均9 mm。结论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对于合并肌腱外露的示指软组织缺损,皮瓣易切取,血供稳定,对肢体损伤小,可缩短病人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比研究SPECT与MSCT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拟诊冠心病行SPECT、 MSCT检查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1) SPECT与MSCT诊断结果: SPECT阳性34例,阴性26例; MSCT阳性35例,阴性25例。 SPECT 与 MSCT 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 SPECT与MSCT诊断病变血管: SPECT诊断狭窄血管阳性57支,阴性123支; MSCT阳性69支,阴性111支。 SPECT与MSCT对病变血管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 MSCT对冠心病均具备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64.
王成  祝会斌 《安徽医药》2015,36(6):715-716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的手术操作方法, 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存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 术中应用管状胃代替食管, 统计分析术后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 术中保留胃右动脉及分支的管状胃制作成功, 23例术后无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 4例出现明显肺部感染, 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1周后顺利脱离呼吸机;1例较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 出现吻合口瘘, 最终死亡。术后随访21例, 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 术后1月后生活基本自理。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8%(9/21)和19.0%(4/21)。结论 应用管状胃代食管, 对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 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减少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后应用伤口局部浸润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早期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于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治疗的患儿127例,根据麻醉镇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伤口局部浸润麻醉,实验组6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术后(术后苏醒时、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镇痛效果,以及术前、术后生理参数指标[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SpO_2)],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苏醒时、术后1 h、术后6 h及术后12 h各时间点CHEOPS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术后苏醒时HR、MA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 RR、HR、MAP、SpO_2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1.11%、6.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手术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儿生理参数指标波动小,早期镇痛效果更为理想,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5例的临床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0±25)min,术中出血量为(80±12.3)mL,术后住院时间(6.0±2.0)d,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6个月~12个月随访,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大于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限制诱导运动疗法辅助虚拟现实游戏对偏瘫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每日行限制诱导运动疗法4 h,其中1 h在治疗师帮助下行受累侧作业治疗,另外3 h在患儿监护人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实验组1 h在治疗师帮助下治疗,1 h进行虚拟现实游戏,剩余2 h在患儿监护人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治疗。2组儿童均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功能质量测试量表(QUEST)、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残疾儿童评估量表(PEDI)分别对2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整体社会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QUEST、GMFM和PE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QUEST、GMFM和PEDI评分分别为(16.38±7.07)分、(72.79±9.96)分、(59.05±5.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限制诱导运动疗法辅助虚拟现实游戏能显著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整体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编码的微小核糖核酸miR-UL112-3p(hcmv-miR-UL112-3p)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4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液样本,包括13例全血标本和61例血浆标本;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全血标本12例和血浆样本51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全血标本中外周血白细胞HCMV DNA滴度;ELISA法测定血浆中抗HCMV Ig G和Ig M抗体含量;用基于TaqMan探针的qRT-PCR技术分别在初筛人群(患者21例,对照18例)和验证人群(患者40例,对照33例)中测定血浆样本中hcmv-miR-UL112-3p水平。结果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 DNA滴度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7 319±15 311)copies/m L vs(2 672±2 368)copies/m L,t=3.273,P0.01]。两组间血浆抗HCMV Ig G(100%vs 93.65%)和Ig M抗体阳性率(0 vs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筛人群中hcmv-miR-UL112-3p在患者组中的水平[3.531(1.969,4.691)]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0.450(0.303,0.722)](U=2.0,P0.01);验证人群中患者组hcmv-miR-UL112-3p水平[1.348(0.964,2.593)]显著高于对照组[1.039(0.803,1.549)](U=441.0,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hcmv-miR-UL112-3p与口腔扁平苔癣疾病相关(OR=6.00,P0.01)。结论hcmv-miR-UL112-3p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浆中显著升高,可能是口腔扁平苔藓疾病潜在的血清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9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40例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IGF Ⅱ和ADM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CHF组患者血清IGFⅡ和AD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r=0.391,P<0.05)。在心功能Ⅱ、Ⅲ、Ⅳ级组间,血清ADM水平依次递增(方差F检验,P<0.05),且Ⅳ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患者血清IGFⅡ和ADM水平均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P分别<0.01,<0.05)。结论:CHF患者血清IGF Ⅱ和ADM水平显著升高,相互间成正相关,Ⅳ级组血清ADM显著高于Ⅱ级组,死亡组血清IGFⅡ和ADM水平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肿瘤发生率以及肺间质性改变在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75例(34例抗MDA5抗体阳性,41例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男21例、女54例,年龄(52.3±14.3)岁]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男10名、女20名,年龄(53.5±11.8)岁]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测定并计算肌肉SUV max及肌肉SUV max平均值(mSUV max);统计皮肌炎患者合并肿瘤性病变的情况;测定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炎病灶的SUV max。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数据;行ROC曲线分析肌肉mSUV max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健康对照者、抗MDA5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分别为0.39±0.05、0.66±0.21和0.87±0.29( F=39.93, P<0.001);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q值:6.76、12.63,均 P<0.001);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高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 q=5.79, P<0.001)。ROC AUC为0.74,当肌肉mSUV max取最佳阈值0.75时,在皮肌炎中鉴别出抗MDA5抗体阳性的准确性为74.7%(56/75)。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中,恶性肿瘤6例(14.6%,6/4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中,无恶性肿瘤病例(0/34;χ2=5.41, P=0.020)。抗MDA5抗体阴性伴发间质性肺炎11例(26.8%, 11/41),抗MDA5抗体阳性伴发间质性肺炎33例(97.1%, 33/34;χ2=37.81, P<0.00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肺炎FDG代谢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SUV max:3.65±1.83和2.38±1.27;t=2.13, P=0.039)。 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18F-FDG PET/CT对于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