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将准备行PCI的8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n=42)和普伐他汀组(n=40)。两组患者于术前4周开始服用普罗布考1 000 mg/d或普伐他汀40 mg/d。服药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继续原剂量及方法服用药物至24周。出院后定期随访,术后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后随访至24周,两组严重临床事件发生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及紧急血运重建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再狭窄率(22.5%)低于普伐他汀组(36.8%,P〈0.05),普罗布考组管腔直径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指数(分别为23.25%±10.08%及0.25±0.41)均低于普伐他汀组(分别为34.76%±16.99%及0.42±0.68,P〈0.05),纯获得(2.11±1.02 mm)大于普伐他汀组(1.51±0.96 mm,P〈0.05)。而两组晚期管腔丢失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前4周应用普罗布考降低PCI后再狭窄率的作用优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开展和技术及器材的不断改进,大大降低了冠心病(CHD)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了CHD患者的预后。在PEI中,分叉病变是较难处理的病变类型,其约占PEI病变的16%。对分叉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近中期效果差、造影成功率低(75%~85%)、并发症率高(8%~22%)、再狭窄率高(40%~65%),应用金属裸支架可提高分叉病变PEI的成功率,但仍有高达9%的并发症率,并且再狭窄率高达36%。白药物洗脱支架(DES)问世以来,对于原发性病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报道雷帕霉素DES的再狭窄率仅为5%。但对于复杂性病变如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尚未见较大样本量的临床报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PTRAS)已经成为治疗ARAS的主要手段[1],但近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多个大型临床随机研究结果的公布,目前对PTRAS治疗ARAS效果的争议逐渐增多。本文以我院患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心病的冠脉病变特点研究及在冠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应用IVUS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以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后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观察支架的位置,测量支架的对称指数、支架的贴壁程度及支架展开满意度.结果 28例冠心病患者共置入36枚支架,在支架置人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能完全覆盖病变,两端无夹层,30例支架扩张满意,3例未充分扩张,3例贴壁欠佳,占支架置入的16.7%,在更换大一号低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或用原球囊更高压力扩张(18~22 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结论 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在国外应用越来越多 ,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路径 [1 ,2 ] 。其优点为术后止血容易 ,并发症少 ,抗凝药物可连续使用 ,患者无需卧床休息 ,住院时间短 ,相对费用低 ,易为患者接受 [3 ]。我院在已熟练开展经皮穿刺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 ,也积极开展了此项技术 ,从 2 0 0 0—2 0 0 1年共完成 10例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现将初步经验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选出 10例病人 ,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1]),尤其对于临界病变、多支多处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需要判断"罪犯病变"时,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无法满足上述需要。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造影目测冠状动脉管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0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53.4±6.3岁)的2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18例),病变成功率为91.7%(22支).未出现死亡、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6±7.3)%降至术后的(28.5±9.4)%.术后随访1~10个月,有3例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正>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酸性磷酸化糖蛋白,最初在骨骼中被发现。近年来有报道证实它亦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1],参与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在调节、趋化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中发挥作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检测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血浆骨桥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桥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X线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成功率。结果12例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支架置入术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我所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180例 ,男 16 3例 ,女 17例 ;年龄 34~ 76岁 ,平均 (5 6± 8)岁。单支病变 91例 ,双支病变为 6 3例 ,三支病变 2 6例。结果 在 2 0 6处病变共置入 2 17枚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 (De N-ovo stenting) 92枚、PTCA术后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 117枚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 out stenting) 6枚 ,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 2枚。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7± 13)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3±10 ) %。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1例 (0 .6 % )、穿刺部位大出血 2例 (1.1% )。结论 国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 ,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