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后早期配合针刺治疗脑室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侧脑室钻孔引流辅以尿激酶灌注,术后第2d开始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n=30)侧脑室钻孔引流辅以尿激酶灌注。两组患者术后第18d分别予评测其Barthel指数。[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肢体后遗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提示脑室出血引流术后早期针灸有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中风后肢体痉挛病机,不外阴阳失调,故以调和阴阳之法治之。本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调和阴阳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正>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眩指目眩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或感觉自己或外部转动,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之为"眩晕"[1]。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常易频繁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或演变为中风、晕厥或昏迷,甚而危及生命。发病于肝肾亏虚,以风、火、痰、瘀为特征。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体虚、年迈肾虚、跌扑闪挫等多种因素。我们以肝脾肾为切入点对眩晕辨证论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疗效。方法:以简单随机法,将68例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分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拮抗肌电针治疗进行干预。电针每次持续30min,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患侧肌张力状态(用改良Ashworth的量表分,MA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MA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测定结果(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对患侧肢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复刺激,从而改善患肢肌张力,使运动更为协调,增强患者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关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中、英文文献。2名研究员对检出文献进行整理,依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选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8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有效率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7,95%CI[1.16,1.40];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36,95%CI[-0.57,-0.16];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0.55,95%CI[8.76,12.34];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6.85,95%CI[5.16,8.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2.61,95%CI[-3.01,-2.20];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电针组优于对照组MD=-1.11,95%CI[-1.60,-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疗效,鉴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临床循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倒错"疗效。[方法]对27例患者使用针灸(地仓、颊车、颧髎、水沟、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中药内服(药用熟地黄、当归、白芍、沙参为主,配以鸡血藤、伸筋草等)。治疗68d判定疗效。[结果]痊愈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治愈率22.20%,总有效率74.00%。[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倒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它与遗传、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有关.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讨针刺控制血糖及其糖尿病并发症的机理.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材料动物:Wister大鼠,雌性,体重170~220g, 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剂:四氧嘧啶 Sigma公司产品,使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2%溶液;动物饲料: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颗粒饲料;C-肽放免试剂盒.  相似文献   
3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收录的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方药的有关资料,按照统一标准录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处方进行功效、性味归经和中药频次统计;并运用SPSS 25.0和SPSS Modeler18.0对频次>5的药物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共收录中药处方62首,包含中药100味,药物频次743次,功效最多的为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辛温为最常用的四气五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高频药物药对分析中主要二项和三项药对分别为红花-桃仁、石菖蒲-天麻-郁金;聚类分析得到5组潜在处方,因子分析得到11个公因子。结论:临床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应补虚与泻实相结合,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化痰通窍为主。  相似文献   
40.
王恩龙 《吉林中医药》2003,23(12):43-44
徐某 ,女 ,11岁 ,以发作性口角双手抽动、点头为主诉于 2 0 0 2年 6月 6日入院。于 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夜间或清晨出现口角、双手抽动症状 ,然后入睡 ,醒后正常 ,如果睡眠时间较长 ,家长叫不醒。送入医院 ,输液后清醒。此患者曾先后在各大医院就诊 ,诊断不详 ,后到北京就诊 ,诊断为“癫痫” ,口服卡马西平 ,具体量不详 ,未见明显效果。近 1个月上述症状发作频繁 ,来我院就诊 ,收入院治疗。入院时由其母背入病室 ,询问病史 ,考虑有痫性发作。查体 :呈浅昏迷状态 ,双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 ,口角对称 ,呼吸均匀 ,心肺听诊正常 ,四肢肌张力低 ,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