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21.
眩晕是临床多发疾病,而又以本虚标实证多见。古代各医家对本病皆有不同认识,明清时期对眩晕本虚标实证的理论基本确立。作者通过阅读明清名家医案加以临床实践,对眩晕常见的本虚标实证证型予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2.
不寐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气、脾胃不和、气血阴阳失衡、情志失常。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任何原因引起气血阴阳失衡均可导致不寐。年老者和围绝经期妇女失眠多为气血阴阳失调,宜以补益气血、调和阴阳;青壮年者多因饮食不节、痰热内扰、情志不遂,宜调和脾胃,疏肝解郁。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围针联合神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卡马西平100mg,qd。治疗组36例常规消毒,在疼痛明显区域的四周,用28号0.5~1寸长毫针,在距疼痛区域边缘0.5cm处,针尖朝向疼痛区中心,呈15°角刺向中心,沿皮下围刺;针距视疼痛范围大小而定,一般约1~3cm;围刺针数及进针深度同样视疼痛范围大小而定,一般10~30根,采用快速小幅度小角度提插捻转的泻法;针刺后局部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距离皮肤10~20cm局部照射,留针同时照射30min,1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痊愈6例,好转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针联合神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运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中风偏瘫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行之有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5.
周围性面瘫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配合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恩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面瘫的病因又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下面笔者将从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分型及针灸和中药等方面介绍王老师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电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观察脑缺血区中脑梗死体积比变化与微血管密度(MVD)数量,为电针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实验根据。[方法]选SPF级SD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12只/组;模型组、电针组30只/组。改良线栓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运用TTC染色法或SP法,观察并记录脑梗死的体积比变化与微血管的密度(MVD)的数量。[结果]对大鼠进行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大鼠脑梗死体积,并对MVD的增加有促进作用,效果在2~3d内明显。[结论]电针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有明显疗效的原因可能是电针疗法对MVD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从而脑梗死的体积减小,缺氧缺血情况的改善,皆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针刺八邪穴配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手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院内协定常规针刺,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八邪穴配合后溪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后MAS(患侧肢体肌张力测定)、FMA(患侧手运动功能测定)、"能力评价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FMA及"能力评价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AS、FMA及"能力评价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邪穴配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手握固症状,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1病例介绍 女,65岁。2006年1月12日晨起头晕,视物旋转,不敢睁眼,复视。未特殊诊治,上述症状无缓解。3日后行头CT检查提示:右侧脑室旁可见小点状低密度影,给予扩张血管治疗,头晕等症状略有改善,出现尿潴留1次。次日,逐渐出现瞳孔散大,双眼睑不能上提,双眼球各方向运动不能,双上肢无力伴肌肉疼痛、麻木难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项丛刺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急性期常规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项丛刺治疗,每日2次,15次为1疗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及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ET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项丛剌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同时证明在脑梗死急性期配合项丛刺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