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3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159篇 |
内科学 | 126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72篇 |
特种医学 | 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74篇 |
综合类 | 412篇 |
预防医学 | 166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21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424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两种不同途径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共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8例,临床上予以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为a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8例,临床上予以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为B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在治疗情况方面,相对a组,B组成功置管时间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溶栓时间、深静脉再通率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患侧、健侧大小腿周径差方面,两组患者数据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后方面,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细微可忽略不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腘静脉、胫后静脉入路予以置管溶栓,对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经胫后静脉入路的置管时间更短,临床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称动态动脉硬化指(S-AASI)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8例为研究对象,获取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狭窄)、冠脉硬化组(0~50%)和冠心病组(≥50%),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ABPM值。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S-AASI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吸烟比、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 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SBP SD)更高,夜间舒张压均值(nDBP M)更低(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S-AASI明显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S-AASI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S-AASI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0.716~0.828)。结论 S-AAS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
24.
25.
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治疗膀胱癌(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珐14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4例患者,新膀胱容量170~350mL,平均250mL,膀胱残余尿0~25mL,平均10mL,最大尿流率14~21mL/s。3月后达到完全自控排尿11例,6月后13例完全自控排尿,1例有不完全性夜间尿失禁。1例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伴双侧输尿管轻度返流,出现肾功能轻度不全,其余13例患者无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无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该术式并发症少,患者原位可控排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5.12汶川8.0级地震中伤员四肢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5月27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就诊的1121例地震伤员中四肢检查的671伤员的放射学资料,其中平片检查668人,约1200处投照部位,CT检查19人23个部位。结果446例伤员放射学检查为阳性,总阳性率约为66.47%,其中四肢单部位损伤为355例(52.91%),多个四肢损伤为91例(13.56%)。共有558个部位损伤,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胫腓骨142例(25.45%),足踝113例(20.25%)、髋关节及股骨112例(20.07%),肘关节及尺桡骨54例(9.68%)、肱骨47例(8.42%),手腕38例(6.81%),肩关节36例(6.45%),锁骨16例(2.87%);按照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17例(56.81%),横行骨折102例(18.28%),关节脱位37例(6.63%),斜行骨折37例(6.63%),螺旋形骨折31例(5.56%),线形骨折17例(3.05%),嵌插骨折13例(2.33%),骺分离4例(0.72%)。结论地震造成四肢损害以下肢为主,骨折类型以粉碎性骨折及横行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铲状电极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BPH患者78例,其中经铲状电极PKEP手术39例,经PKRP手术39例,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安全性方面,同PKRP组相比,PKEP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69.3±8.8)min vs(72.2±7.9)min,P=0.126],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显著低于PKRP组[(3.9±2.8)g/L vs(13.9±5.2)g/L,P0.01],PKEP组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2.5±1.2)h vs(43.4±2.8)h,P0.01]和导尿管留置时间[(64.0±4.5)h vs(84.8±3.0)h,P0.01]时间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显著减少[(3.1±0.3)d vs(5.5±0.4)d,P0.01]。在临床疗效方面,同PKRP组相比,铲状电极PKEP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21.62±1.07)ml/s vs(21.03±0.96)ml/s,P=0.1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5.85±0.90)分vs(6.03±0.81)分,P=0.279],生活质量评分( QoL)[(2.0±0.73)分vs(2.28±0.72)分,P=0.09]和残余尿量(PVR)[(19.59±6.01)ml vs(20.21±5.16)ml,P=0.629]均无统计学差异,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铲状电极PKEP和PKRP术后疗效相似,但采用铲状电极PKEP治疗对BPH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前列腺组织切除更彻底,术后效果好,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少,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寻找与尿道下裂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探讨尿道下裂形成机制.方法 ①实验组为12例尿道下裂患儿,年龄6~12个月,平均8个月.尿道下裂中度5例,重度7例.组织标本取自尿道成形手术时切取的尿道板组织.②对照组为6例年龄匹配的男性患儿,留取包皮环切时的正常表皮组织.用Tri-Reagent分别提取总RNA,与含22 000个人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扫描,基因强度变化行方差分析(ANOVA,P<0.01)和Tukey分析,基因表达强度变化>2倍作为有意义的基因,比较尿道下裂和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差异.从上调表达的基因中选择雌激素敏感基因行RT-PCR,标本除上述患儿RNA外,再增加年龄配对的3例中度、1例重度尿道下裂和2例年龄配对的RNA作为对照,即对照、中度和重度尿道下裂患者RNA标本各8例,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尿道下裂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共筛选出表达强度变化>2倍的基因94个,其中中度尿道下裂与正常比较,47个基因上调表达(P<0.01);重度尿道下裂与正常比较,68个基因上调表达(P<0.001);重度与中度比较,17个基因上调表达(P>0.05).上调表达的基因中发现了4个雌激素敏感基因CYR6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ATF3和GADD45β,基因芯片和RT-PCR均证实其在尿道下裂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异常表达的基因与尿道下裂的发生有关,尿道下裂组织中雌激素敏感基因上调表达参与了尿道下裂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UGT1A9)基因多态性对体内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对196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检测,分别检测C-440T/T-331C、C-2152T、T-275A和T98C突变位点.移植后第28天,通过检测3个时间点(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前、服药后0.5 h和2 h)的血浆MPA浓度来推算血浆MPA浓度的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对SNP和MPA-AUC0-1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中,未发现C-2152T、T-275A、T98C突变;C-440T/T-331C突变频率为14.29%(28/196).-440/-331位点CT/TC突变型受者的MPA-AUC0-12为(40.6±11.8)mg·h·L-1,野生纯合(CC/TT)基因型受者的MPA-AUC0-12为(37.6±14.2)mg·h·L-1,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中,C-2152T、T-275A、T98C突变的发生频率较低,-440/-331位点突变多为杂合基因型.-440/-331位点的SNP与受者血浆MPA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术与经膀胱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术的手术层面观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BPH手术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术(TUEB)与经膀胱前列腺增生腺瘤切除术(SPP)是否在同一手术层面即外科包膜层面进行。方法:TUEB组532例,SPP组8例。先行SPP切除腺瘤后插入电切镜观察切除后的创面并与TUEB术创面录像进行比较。结果:SPP组8例SPP手术创面观察与TUEB具有相同特征。统计学处理SPP观察项目均值为(34.19±0.37),与TUEB组比较,两样本t检验结果:t=6.177,P〈0.001。结论:在本研究中,TUEB术与SPP术在同一手术层面即外科包膜内侧面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