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发现基于SRS数据的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预警信号,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基于仙灵骨葆口服制剂2004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21日的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对自发呈报系统数据以及背景数据中出现频次最多的10种不良反应表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寒战、胃功能紊乱、头晕、发热、过敏反应、气胸)采用报告率比例法(PR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分析,并应用倾向评分法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结果2种计算方法均出现预警信号的ADR表现是恶心、呕吐、胃功能紊乱和头晕;而头晕在倾向评分控制了混杂因素之后,预警信号消失。结论恶心、呕吐、胃功能紊乱是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预警信号。该结果是否与仙灵骨葆口服制剂有直接关系,由于SRS数据的局限性,还需结合多方面研究以形成综合性证据,为临床合理使用及降低风险提供更可靠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2.
中药上市后的研究是从应用到机制的系统研究,既要开展宏观的临床评价,又要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微观的机制研究,而后再将机制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系统的研究需跳出中医药学科的领域,以大科学的思维开展多学科合作来完成,应建立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切实发挥产学研联盟和多学科联合体的作用,寻求新型的举国体制,建立适宜的机制以保障其运行。  相似文献   
73.
以中医药有效防治现代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代表性案例、临床报道、科研成果及名老中医经验为基础,选取脑卒中、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抑郁症、老年性痴呆、乙型病毒性肝炎、消化性溃疡、类风湿关节炎和支气管哮喘10种现代重大疾病,开展病因病机、证治规律、代表方证、效应机制、预防康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创新和完善10种重大疾病的中医诊疗理论、辨证论治方法体系,总结和阐明其特色诊疗理论。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常用方案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筛选出常用的3种合并用药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3);以治愈和好转的比例为结局指标,根据对混杂因素的控制程度不同,分别应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来评价方案的疗效。结果应用方案与不应用方案相比,3个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方案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方案2和方案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和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均显示方案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方案1、方案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合并使用方案2,即复方氨基酸、肌苷、辅酶A、三磷酸胞苷、维生素C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5.
王志飞  赵维  张寅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4):4746-4751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采集不良反应人群的人口学资料、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剂量、溶媒、合并用药等信息,采用交叉列联的方法分析其对ADR发生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9~45岁的用药人群,有过敏史者ADR比例较高;46~65岁的用药人群中,有过敏史的男性ADR比例较高;合并用药人群中,未成年人ADR比例较高;无论是否符合说明书适应证,19~45岁患者,有合并用药、有过敏史者ADR比例较高;非适应证人群中合并用药且超说明书剂量用药者ADR比例较高;非适应证用药人群中有合并用药、高浓度、非说明书溶媒、非常规剂量者ADR比例较高。提示参附注射液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临床用药时是否按照说明书适应证、溶媒、剂量和浓度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76.
论中医学以时为本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时间是事物整体运动变化的反映,因此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中医学必然表现出以时为本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时间观,并论述了这一时间观在中医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7.
基于真实世界的喜炎平注射液HIS临床剂量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志飞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27-272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剂量,找出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各地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通过ETL技术整合为统一的数据仓库;筛选静脉滴注给药,且年龄和剂量未缺失的用药记录;通过对完整数据的分析得出规律,处理剂量单位缺失的记录;统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剂量使用规律。结果:11 083人次的喜炎平注射液用药数据中,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次的88.72%;全人群的用药剂量随年龄变化呈二次曲线分布;成人用量主要集中于250mg以下,14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于125 mg以下,5岁以下儿童多在50~100 mg之间,1岁儿童主要集中在25~50 mg。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使用较说明书剂量偏小,并受年龄影响,二者呈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食道癌的临床联合用药方案。方法 从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中提取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的310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对其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多层次优化的Modularity函数Louvain算法的复杂网络探索优效人群的核心用药方案。结果 使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的食道癌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感染;给药途径最多为静脉滴注;单次给药剂量最小值20 mL,最大值200 mL;用药疗程为≤3天者最多;合并西药常为一般营养药、维生素类和注射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合并中成药常为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与氯化钾、肝素类、胸腺肽、地塞米松、维生素、呋塞米多联合使用。结论 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治疗食道癌临床联合用药基本符合相关临床指南,中西药联合用药方案主要针对食道癌患者营养状态、术后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合并疾病、并发症和对症辅助治疗,为食道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人群的临床应用及合并用药特征,以期提高本品临床用药合理性,为后续前瞻研究提供证据。方法提取全国19家三甲医院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且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电子医疗数据,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对联合用药信息进行挖掘,探索临床联合用药特征。结果4 545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72.48岁;男性多于女性;单次用药剂量以10 mL及以上者占大多数;用药疗程以3 d以内为主;临床上常用的联合药物类别包括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降脂药、抗心绞痛药、中药活血化瘀剂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人群特征明确,与流行病学一致;临床用药剂量大多高于品种说明书用量,而使用疗程较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需要临床医生警惕。  相似文献   
80.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