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我们采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例1,男,4岁,因反复发热伴右腰部不适1个月入院.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80个/μl,红细胞60个/μl,B超及IVP示右肾盂肾盏扩张积水IV度,CT+CTU示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国内肾结石患者无管化30F通道经皮肾镜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我组所行的30F通道经皮肾镜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对于术前无脓肾、术中无肾盂穿孔者采用无管化处理,术毕不予留置肾造瘘管。结果共99例患者接受30F通道经皮肾镜术。手术时间114.46±56.52min,出血量28.54±15.54g/L,一期结石取净率78.79%(78/99),输血率22.22﹪(22/99);术后发热(T>38.5°C)10例,经抗生素治疗1~2d后体温降至正常;肾周血肿6例,经内科治疗后复查超声血肿消失或明显缩小;尿漏3例,其中2例予及时更换敷料处理2d后自愈,另1例经重置双J管后痊愈;需介入栓塞止血者4例;术后住院天数3~21d,平均7d。结论对国内肾结石患者,若术前无脓肾、术中未见肾内严重感染、无肾盂穿孔者,行无管化30F通道经皮肾镜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腹腔镜、输尿管镜等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上尿路多发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采用3种微创技术治疗12例小儿上尿路多发结石的临床资料。年龄中位数3.5岁(6个月到15岁),结石最大径6~40mm(平均15mm)。结果 12个小儿经过15次手术成功取尽结石。I期手术:经皮肾镜5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4例,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3例,I期结石清除率为75%,3例经二次手术取净结石,术中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中位数9d(3~21d)。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无血尿、尿路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已取得一定微创技术经验的医生,小儿多发上尿路结石微创手术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及分析三种术式治疗儿童不同位置隐睾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9例(213侧)隐睾患儿资料,年龄5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4岁)。根据术前及术中对患儿隐睾部位、发育等情况的评估,分别采用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固定、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经阴囊隐睾固定及经腹股沟切口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三种术式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 结果90侧隐睾采取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61侧隐睾采取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经阴囊手术,62侧隐睾采用开放经腹股沟切口手术。105例单侧隐睾病例中,术中探查见患侧鞘状突未闭者有85例(80.95%);对侧鞘状突未闭者有40例(38.10%)。54例双侧隐睾病例中,合并双侧鞘状突未闭者31例(57.41%),合并单侧(一侧及以上)鞘状突未闭者44例(81.48%),其中31例为双侧鞘状突均未闭,13例为只有一侧未闭。均行腹腔镜套管针法高位结扎闭合鞘状突。2侧睾丸术中见发育不良予以切除,其余所有睾丸均无张力固定于患侧阴囊。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至6年,发现1例复发,其余病例未见手术侧睾丸萎缩及回缩。三种术式对治疗小儿隐睾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对腹腔高位隐睾手术治疗具有优势,可同时处理未闭鞘状突。腹股沟部低位隐睾可行腹腔镜鞘状突结扎加经阴囊切口手术。经腹股沟切口手术在诊断睾丸缺如及睾丸发育不良等情况中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5.
羧甲基壳聚糖预防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4种氮氧不同取代度羧甲基壳聚糖(CMC)预防腹膜粘连的效果?【方法】 制作简单?可重复?有效?经济的大鼠腹膜缺损/盲肠刮伤模型,药效印证分8组,包括N-O-CMC-5#?N-CMC?N-O-CMC-2#?O-CMC?透明质酸?医用几丁糖?生理盐水?空白组,.每组至少10只,比较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情况?设立CMC中粘连评分最低者?医用几丁糖?盐水对照?空白对照4组,每组10只,进行腹膜粘连组织的羟脯氨酸测定;同法设4组,每组18只,进行腹膜粘连组织的组织学研究,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电镜?免疫组化TGF-β1测定? 【结果】 N-O-CMC-5#组毒性大?N-CMC?透明质酸?N-O-CMC-2#?O-CMC?几丁糖粘连评分与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 < 0.05)?O-CMC粘连评分最低,O-CMC?几丁糖组 ?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羟脯氨酸均值(μg/mg)分别为0.41 ± 0.09?0.42 ± 0.09?0.71 ± 0.07?0.89 ± 0.10(P < 0.05)?组织学观察O-CMC组损伤粘连处空白组较炎症细胞浸润少?成纤维细胞增殖少,胶原形成少?空白组透射电镜示空白组大鼠炎症细胞增多,肥大细胞 成纤维细胞跃,细胞器发达,胶原集结成束?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示术后3 d O-CMC?几丁糖组表达减弱?空白组术后3 d? 7 d? 14 d石蜡切片TGF-β1免疫组化染色PU比较, 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d组分别与7 d组?14 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不同的处理组石蜡切片TGF-β1免疫组化染色PU比较,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O-CMC? N-O-CMC-2#?N-CMC?医用透明质酸钠?几丁糖均有减少大鼠剖腹术后腹膜粘连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的作用?其中O-CMC粘连评分中位数最低,有望成为新一代防粘连材料?  相似文献   
86.
<正> 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30年前右腹股沟及阴囊部有一无痛性包块,如鸡卵大。近10年来明显增大。1992年1月11日上午突然右下腹部、腹股沟及阴囊部疼痛,伴有恶心,无呕吐,次日晚11时入院。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小儿包茎术后包皮粘连的发生及透明质酸预防粘连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1月门诊小儿包茎包皮环套术90例,随机分A、B、C三组,术中分别局部用1%透明质酸、局部用红霉素、空白对照。随访2个月,观察冠状沟处粘连情况。结果:A、B、C三组术中无粘连率分别为10%、6%、10%。粘连面积50%以上三组分别为43%、53%、40%。术后评估,三组术中无粘连者术后粘连率均为0。三组术中有粘连者术后粘连率分别为74.7%(20/27)、78.6%(22/28)、100%(27/27)。总无粘连率分别为33.3%、26.7%、10.0%,透明质酸与红霉素组粘连发生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可减少小儿包茎、包皮环套术后包皮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我院 1993年 7月~ 1998年 7月手术治疗急性肠套叠小儿 2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年龄小于 2岁者 2 4例 ,其中 4~ 10个月婴儿 18例 ,2~ 3岁者 4例 ,3岁以上 1例。病程小于 4 8小时 13例 ,2~ 4天 16例。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吵 2 5例 ,呕吐 2 1例 ,血便 19例 ,腹部肿块 15例 ;以腹泻起病 7例 ,误诊为“菌痢” 1例 ,有中毒症状者 7例 ,均有不同程度脱水 ,肛门指诊 14例 ,其中指套有血迹 8例。2 治疗经过接诊时即予补液 ,13例病程在 4 8小时内及 7例病程超过4 8小时但全身情况好的患儿在注射鲁米那 3 mg/ kg及东莨菪碱 0 .0 1m g/ kg后…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吸引器吹气法在层面外科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层面外科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切除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42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肾衰竭、术后出血、尿瘘、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吸引器吹气法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有提供清晰视野,不影响气腹压,视野稳定等优点,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改良腹腔镜套管穿刺法,探讨其在小儿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62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环扎术,其中,32例采用传统套管穿刺法,30例采用改良套管穿刺法,即在建立第一个套管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带芯套管均匀用力穿过皮肤、皮下及肌层,直视下见到套管芯尖部顶住腹膜后,对着已建立的5mm套管呈一定方向及角度用力穿刺,比较两组的套管穿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传统套管穿刺组与改良套管穿刺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11±2.7minVS5.2±1.0min(P0.05),总手术时间为24±4.0minVS19±3.1min(P0.05);两组术中均无腹内脏器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发生;60例术后得到3~12个月随访,无复发、切口疝及睾丸萎缩等发生。结论改良套管穿刺法能提高小儿腹腔镜套管穿刺的安全性,且比传统套管穿刺法节省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