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口酸是个自古即有的病证名,是临床常见的口味异常疾患之一。通常,根据《内经》"肝热则口酸"的五行论点,长期以来,一般均将口酸责之于肝。然而,蒋健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引起口酸的原因远非肝热所皆能囊括,尚存在宿食积滞、脾胃虚弱、痰瘀互阻以及情志等方面的病因病机。如果临床遇口酸病证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从肝论治,必陷黔驴技穷。是证虽小,含理颇丰。兹以蒋健教授经治多种口酸病例为出发点,介绍其口酸证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新概念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相似文献   
13.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改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军某部成人反刍综合征(AR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RS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4月对8600名健康海军现役军人进行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问卷调查,了解ARS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74份.ARS总体患病率2.32%(176/7574),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入伍时年龄及军龄的中位数分别是23岁、18岁和4年.ARS最常见于21~25岁、军龄1~4年、高中学历的未婚人员.不同性别、年龄、军龄及婚姻状况人员的AR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血型人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S患者和健康对照在常暴饮暴食(P=0.0000)、常挑食(P=0.0001)、常食辛辣(P=0.0000)、常食干硬(P=0.0001)和常吃水果(P=0.018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是A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我海军某部ARS总体患病率为2.32%,多见于军龄1~4年的青壮年男性.体重是AR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锚钉组和髌骨下极切除组各2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逐层切开分离显露骨折断端,分别采用带线锚针和髌骨下极切除术治疗,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合适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锚钉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 0%,明显优于髌骨下极切除组的80. 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5.6±1.3)个月,未见血管及神经等损伤,其中锚钉组于术后第7天出现1例锚钉松动脱出,经二次手术置入2枚锚钉固定,术后一期愈合. 髌骨下极切除组出现屈膝困难3例,髌股关节炎4例,后期行保守治疗. 结论: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保留了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的恢复了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加色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排便、肠道敏感性和中枢神经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冰水灌胃方法建立C-IBS大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替加色罗药物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给予室温20%替加色罗溶液(2mL/只,1次/日)灌胃7d;B组给予等量室温生理盐水灌胃7d。观察灌胃期间两组大鼠灌胃后3h内和3~24h间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7d内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第14d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以评价替加色罗对肠道敏感性的影响。脊髓、下丘脑及前扣带回c-los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大鼠灌胃后3h内大便粒数及含水量无明显差异(P〉0.05);A组灌胃后3~24h间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均较B组明显增加(P〈0.05)。直肠内球囊扩张时,A组引起腹部收缩的最小容量阈值略低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球囊扩张体积1.0mL时A组腹部收缩反射次数高于B组(P〈0.05);体积1.5mL、2.0mL高容量扩张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腰骶段脊髓背角、下丘脑和前扣带回的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的面积及OD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替加色罗能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便秘和肠道敏感性,并减少脊髓、下丘脑及前扣带回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开展人类结肠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研究,建立并优化其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采用电子结肠镜直视下活检钳取结肠黏膜组织,对组织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以达到考马斯亮蓝法染色所需的浓度,优化双向凝胶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第一向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的上样量及电泳参数,第二向垂直平板SDS凝胶浓度等.结果以固相pH梯度-IPG胶条(pH=3~10)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以SDS均一胶(12.5%)的垂直电泳为第二向,成功地得到了人类结肠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含333±36个蛋白点,匹配率85.56%.结论优化人类结肠黏膜组织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建立高分辨率和良好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8.
<正>导滞通腑法主要针对肠腑积滞的病机而设,通过消除积滞,通利大便,调畅肠腑气机。金代医学家张子和指出"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病在下者,皆可下而去之"。导滞通腑法代表方有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五磨饮子等,主治食积证或痢疾,证见脘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里急后重,赤白痢疾,舌苔黄腻,脉沉有力。蒋健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和脊髓背角5-HT和c-fos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对直肠球囊扩张的内脏敏感性改变和脊髓背角5-羟色胺(5-HT)、c-fos的分布和异常表达.方法:C-IBS大鼠模型组应用冰水ig方法建立(A组,n=10),和正常对照大鼠(B组,n=10).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腰骶段脊髓背角5-HT和c-fos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进行分析.结果:直肠内球囊扩张时,A组引起腹部收缩的最小容量阈值略高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并(0.59±0.09 vs 0.57±0.13,P>0.05).直肠球囊扩张体积1.0mL时A组腹部收缩反射次数低于B组(10.3±3.3 vs 18.3±5.5,P<0.05);体积1.5和2.0mL高容量扩张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腰骶段脊髓背角5-HT、c-fos阳性神经组织的面积均明显高于B组(5-HT面积:146.5±15.1 vs 109.3±18.5;5-HT OD:45826±2563.2 vs 29358±8965.5:c-fos面积:125.4±23.3 vs 88.7±23.2;c-fos OD:46258±4642 vs 33238±4587;均P<0.05).结论:C-IBS大鼠模型存在对直肠球囊扩张的内脏敏感性异常,脊髓背角5-HT、c-fos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C-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异常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与正常人结肠黏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方法,对C-IBS患者与正常人结肠黏膜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平均胶蛋白斑点数为308,C-IBS组平均胶蛋白斑点数为238,与正常对照组平均胶匹配点数为178,匹配率74.79%.有18个蛋白质点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3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明显上调,有15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明显下调.结论:C-IBS患者与正常人结肠黏膜组织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C-IBS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