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探讨自体复合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胫骨非感染性不愈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胫骨干中下1/3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植入富血小板凝胶复合自体松质骨颗粒,对照组仅植入自体松质骨颗粒。本次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10.5个月(7~36个月),平均38岁,术后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及连续X线表现,随访平均22个月(12~36个月),按Johner-Wruh评分评价最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8个月内均骨性愈合,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富血小板凝胶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活性,自体复合PRG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22.
扁桃体切除术后继发双侧扁桃体窝恶性肉芽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恶性肉芽肿病因,有谓与外伤及手术刺激有关,个案报道曾见于鼻部,我科遇1例扁桃体切除术后1年双侧扁桃体窝继发恶性肉芽肿(stewart型),尚未发现同类报道,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0岁。咽痛半年,高热3个月入院。入院前1年半,因多次患“急性扁桃体炎”在当地医院行扁桃体切除术。半年前出现双侧咽痛,当地医院诊为“双侧扁桃体窝溃疡”,给予“六神丸”口服无效。咽癌逐渐加重,并于3个月前出现高热,最高时可达39.6℃,先后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病毒灵”、“氟美松”等药物肌肉注…  相似文献   
23.
脑磁图     
一、脑磁图发展简史 美国的Baule和Mcfee在1963年首次记录了生物磁场,用200万匝的诱导线圈测量心脏产生的磁信号。5年以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Cohen首次在磁屏蔽室内进行了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记录。Cohen用诱导线圈和信号叠加技术及超导技术测量了脑的8~12Hz的仪节律电流所产生的脑磁信号。1969年Zimmerman和同事发明了点接触式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OUID),使探测磁场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颞横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7例,经纯音听阈筛查,分为糖尿病双侧耳聋组(25例)、糖尿病单侧耳聋组(22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健康志愿者17例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行双侧颞横回听神经皮层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检测,根据神经代谢产物峰下面积计算NAA/Cho,并比较上述各组差异;Pearson统计用于分析血糖值与NAA/Cho的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50%作为判定该指标诊断早期糖尿病并发感音神经性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与NAA/Cho呈负相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双侧耳聋组、糖尿病单侧耳聋组的患侧与健侧听神经皮层NAA/Cho均下降(r=-0.547,P均<0.05),糖尿病单侧耳聋组患侧与健侧相比,NAA/Cho降低(P<0.05);NAA/Cho在1.65时,诊断感音神经性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ROC曲线下面积为76%。结论单纯糖尿病患者颞横回已出现NAA/Cho降低,伴有感音神经性的患者降低更明显。NAA/Cho有可能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蛋白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喉鳞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合素一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检测6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原位癌及22例未见淋巴结转移的原位癌组织中HIF-1α及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取肿瘤安全缘正常喉黏膜组织20例做对照.结果 ①HIF-1α、PINCH蛋白在人喉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6%、59.5%,在正常喉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lF-1α、PINCH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3%、45.5%和67.7%、31.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IF-1α与PINCH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INCH蛋白可能与喉鳞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一种新的判断喉鳞癌转移潜能的指标.HIF-1α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PINCH蛋白表达增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6.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损伤严重影响视功能,在颅脑外伤时因可能着重于抢救生命而忽视视神经损伤以至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和nm23-H1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其转移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方法观察了22例无淋巴转移的非转移组和4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转移灶中的CD44和nm23-H1表达情况。结果喉癌淋巴转移组CD44蛋白表达高于非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低于非转移组(P值均<0.05)。CD44、nm23-H1蛋白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和病理分级无关。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6%(31/41)、85.4%(35/41)和34.1%(14/41)、26.8%(1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肿瘤与淋巴转移灶肿瘤CD44和nm23-H1的平均荧光指数分别为(x-±s)1.27±0.18、1.33±0.16和1.11±0.19、1.08±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原发灶与其转移淋巴结CD44、nm23-H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未能证明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差异,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转移潜能比较还应从多靶点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对持续经鼻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改良H-UPPP及29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1 a以上患者,同期未经治疗的18岁以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7例,做对照组,全部患者进行睡眠状态下CPAP治疗压力耐受性测试。结果33例H-UPPP及29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患者CPAP压力耐受性与未行手术者相似。结论2种术式均能为CPAP治疗提供良好的压力耐受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纤维喉镜与模拟内镜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作用和各自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上呼吸道在阻塞通气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对21例经睡眠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并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上呼吸道图像.检查在清醒和睡眠2种状态下进行.测量软腭平面、悬雍垂平面、舌后平面和会厌平面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结果:纤维喉镜与仿真上呼吸道图像在上呼吸道的4个平面的测量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前后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左右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醒与睡眠状态下,上呼吸道的腔径有明显不同;腔径的变化以左右径变化为主;纤维喉镜在上呼吸道的动态观察中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仿真上呼吸道图像能够真实的显示上呼吸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结合原始的二维图像可提供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0.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认识角度各有侧重: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讲求辨证论治,主张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现代医学则强调实验证据,临床遵循循证医学,多从微观的角度探求病因。但是无论中、西医都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基础,以人类疾病为研究客体的自然科学。既然两者都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那二者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因此,有必要为指导临床探索其中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从炎症角度探讨中西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