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及发生坏死时 ,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慢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程 ,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有资料表明 ,目前 ,肝硬化病人已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 4 3 %~ 14 2 % ,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居第二位 ,仅次于恶性肿瘤。因此 ,能否延缓、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西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虽然比较深入 ,但在治疗上并无特效良药。中医学虽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名 ,但依其临床表现 ,可归入“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的范畴。研究表明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有着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altitude disease,AHAD)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016-2017年间西藏军区总医院(海拔3 680m)高山科或ICU住院的249例AHAD患者设为病例组,具体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组(44例)、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组(121例)、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组(84例),此外,将急性暴露于海拔3 680 m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60例).病例组及对照组均在给予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采集尿液,检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记录尿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AMS组和对照组相比,HAPE组和HACE组BUN、Scr、CysC、UA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是AMS组与对照组之间BUN、Scr、CysC和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APE组相比,HACE组BUN和Scr水平显著增高(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出现不同程度尿红细胞、尿白细胞,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急性高原病的类型密切相关,肾功能损伤常见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高原脑水肿组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显著高于高原肺水肿组,损伤多处于肾功能代偿期.  相似文献   
23.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当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从而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Cox17拷贝数在高原习服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取年龄、职业等相匹配的世居藏族组(n=20)、移居汉族组(n=20)和平原汉族组(n=18)受试者静脉血2 ml/人,提取DNA,通过定量PCR方法(染料法)检测Cox17基因的相对拷贝数。结果移居汉族的Cox17基因拷贝数最低,平原汉族的拷贝数较多,世居藏族的Cox17基因拷贝数最高。结论 Cox17基因的拷贝数变化可能是高原习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从黄芪中提取分离多糖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分析。方法采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黄芪均一多糖APS-Ⅰ和APS-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APS-Ⅰ和APS-Ⅱ进行结构及形貌特征分析。结果 APS-Ⅰ和APS-Ⅱ为均一多糖,APS-Ⅰ中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且摩尔比率为29.12∶1.89∶4.00∶1.35∶1∶81.97;APS-Ⅱ中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且摩尔比率为50.46∶1.16∶1∶2.27∶2.66∶15.72∶7.86。IR显示APS-Ⅰ和APS-Ⅱ均为酸性多糖。ESEM观察显示APS-Ⅰ形貌工整,APS-Ⅱ形貌不规则。结论 APS-Ⅰ是一种呈丝带状结构分子量约为1.06×104Da的杂多糖,APS-Ⅱ是一种分子量约为2.47×106Da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模拟高原缺氧环境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变化规律及调节因素,初步探讨ACE2与高原心脏病的关系。 方法: 在低氧环境(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23 h/d)下饲养成年雄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并分为缺氧1、15、30 d组,设立平原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同时测定右心室功能、重量指数以及肺动脉压力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观察了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灌胃对慢性缺氧30 d组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的影响。结果: 缺氧30 d 组右心室ACE2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ACE2活性明显增加,同时伴明显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显著升高。另外,卡托普利、尼群地平虽然显著降低了肺动脉压力以及心脏功能,但对ACE2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促使心脏ACE2的表达与活性上调,提示ACE2可能与缺氧心脏结构功能变化有关;表达增加是缺氧环境中大鼠右心室ACE2活性升高的原因之一,而肺动脉高压可能并非是缺氧情况下ACE2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高原肺水肿(HAPE)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对其规范化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400例HAPE患者或随机分为A、B、C、D4组,A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氨茶碱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速尿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左旋精氨酸治疗,并对4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包括副作用及肝肾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其中安全、疗效显著的一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结果 4种治疗方案对HAPE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通过对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B组均显著低于A组、C组及D组(P〈0.01或P〈0.05),A组、C组及D组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4种治疗方案安全性比较,C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及D组(P〈0.01),A组、B组及D组之间副作用及4组肝肾功能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吸氧、地塞米松、氨茶碱、速尿组成的HAPE治疗方案具有使用方便、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HAPE规范化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优选白鲜皮多糖(DDP)闪式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提取电压、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法优选DDP闪式提取工艺。通过对其清除DPPH·、·OH及ABTS·的能力测定,评价DDP抗氧化能力。结果 DDP闪式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电压203 V,料液比1∶21,提取时间120 s,DDP提取率1.73%。DDP对DPPH·、·O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优选的DDP闪式提取最佳工艺稳定可行,DDP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可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利胆退黄汤对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一次性灌胃α-萘基异硫氰酸盐(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溶液(5mL/kg)造模,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造模48h后,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是10、20、40g/(kg·d),阳性药组给予茵栀黄颗粒1.6g/kg灌胃,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天,各组大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分析血清指标、肝脏组织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观察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排列无序不规整,显点状或灶性坏死,轮廓不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窦变大,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炎细胞浸润和脂肪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细胞大小大致相等。与阳性药组比较,利胆退黄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善较明显,血清中ALT、ALP、AST、γ-GT、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TC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胆退黄汤可降低调节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TBA的水平,且疗效优于茵栀黄颗粒。利胆退黄汤可能通过调节NTCP、BSEP mRNA的表达来改善胆汁淤积大鼠的肝胆功能。  相似文献   
30.
长期暴露于高原环境可能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痛、失眠、健忘、胸闷、脏器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被称为高原衰退症(altitude deterioration)[1].这种由高原引起的慢性损害,即使在没有达到慢性高压病诊断标准的"高原健康习服人群"中也普遍存在.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对高原人体的健康无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