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索未婚流动人口青年接触媒体性信息与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观念态度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对上海某工厂270名15~30岁的未婚流动人口开展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其媒体使用情况、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性观念态度.研究采用接触媒体性信息量(SexualMediaDiet)得分来测量对象对媒体性信息的暴露量,并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对象接触媒体性信息量与其性知识及态度的关联.结果:对象最近三个月经常接触的电视、电影、杂志和网络中含性信息单元数占总单元数的9.7%.对象接触媒体性信息量得分的中位数为16.03.接触媒体性信息越多的对象,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越低.此外,接触媒体性信息越多的男性对象,对恋人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宽容度越高.结论:接触媒体获得的性信息并不能增加流动人口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媒体性信息暴露与其性相关态度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硬化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治疗穿支卒中(perforator stroke,PS)的发生概率、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根据研究的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180 d内发生过颅内靶动脉狭窄相关的临床缺血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和后循环供血不足;(3)TIA事件后>24h或小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分]后时间>1周,或大卒中(NIHSS≥9分)后时间>6周;(4) DSA显示病变血管狭窄率为70%~ 99%.排除标准: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不能耐受手术者.本组25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入选,并行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成形治疗,记录围手术期临床和影像表现.患者中男175例、女83例,年龄26~80岁,平均(58±7)岁.以NIHSS≥1分,并排除主干及边支血管闭塞、颅内出血等原因作为PS诊断标准,统计不同部位病变PS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对比分析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的PS的发生率,总结其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255例成功实施支架成形,围手术期PS发生率2.7% (7/255),其中病变累及基底动脉的66例患者中4例发生PS(发生率6.1%),11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3例发生PS(发生率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20,P=0.025).7例围手术期发生PS的病例中,3例患者术前MRI示狭窄局部穿支卒中(PIAS),1例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后出现动脉夹层;6例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后即出现PS症状,1例于术后3h出现症状;1例症状反复并进行性加重,6例即刻PS症状达到高峰.3个月后随访,3例患者遗留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例1分、1例2分.结论 颅内动脉硬化支架成形术PS发生率较低、临床预后较好,术前临床、影像等提示PIAS为围手术期P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3.
24.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以“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5d”为主诉入院.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MRA示:颅内多发动脉瘤.入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SAH责任病变),大小约6.2 mm×6.0 mm,颈宽约4.0 mm,瘤体顶端可见“子瘤”;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亦可见1枚动脉瘤(未处理),宽颈窄顶,类漏斗状,直径约4.2 nun,边缘光整;余颅内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内开通救治延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并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分为延误组>120 min和非延误组≤120 min。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影像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院内脑卒中血管内开通救治延误的原因。结果共纳入院内脑卒中患者34例(延误组n=22,非延误组n=12),中位年龄68.0(56.0,73.5)岁,其中男24例(70.6%)。中位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为233(110.7,300.0) min。非延误组发病至会诊时间(42.0 min比137.0 min,P<0.001)、影像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43.0 min比130 min,P<0.001)均显著短于延误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5比10.0, P=0.032)低于延误组,90 d良好预后比率(66.7%比18.2%, P=0.008)高于延误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26.
部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理想.理论上,由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的潜在获益可能无法实现.目前适应证内应用(on-label use)的成形专用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到位困难,操作也较烦琐,且其极强的径向支撑力可能与穿支受累和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围手术期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此有关.临...  相似文献   
27.
79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支架配合弹簧圈治疗宽颈大型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使用使用微导管穿越支架(stent-jacket)"技术,"支架稳定微导管(stent-jailing)"技术,"Y型支架(Y-configuration)"技术,"冰淇淋(Wafflecone)"技术,对吻支架(Kissingstent)技术等,治疗27例颅内大型、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结果 16例致密填塞,11例大部分栓塞。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不同程度地改善。3~9个月后复查,4例出现弹簧圈压缩、动脉瘤再通,进行第二次栓塞治疗。其余动脉瘤稳定。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可以提高致密栓塞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大型宽颈动脉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4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大脑中动脉21例、椎动脉颅内段11例、基底动脉12例。先行普通球囊预扩张病变后再行DCB成形术, 术后30、90、180、360 d进行临床随访, 术后180 d行影像学随访。分析技术成功率(定义为球囊扩张治疗后残余狭窄<50%患者所占比例)、围手术期安全性(1个月内所有的卒中、TIA和死亡)、随访卒中复发及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狭窄程度由术前80%(75%, 85%)改善为术后即刻20%(15%, 30%), 技术成功率91.8%(45/49), 11例(22.4%, 11/49)因严重限流性血管夹层或非限流性夹层, 术者担心夹层随后进展给予支架植入。3例(6.1%, 3/49)因明显的血管弹性回缩植入支架。围手术期1例(2.0%, 1/49)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经治疗后症状好转。无致死致残性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 ...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碟脉灵、脉络宁治疗脑梗塞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碟脉灵组 6 3例 (男性 45 ,女性 18,年龄 5 7± 10a)和脉络宁组 6 1例 (男性 47,女性 14 ,年龄 5 9± 9a)。碟脉灵 5 0ml 次 ,脉络宁 2 0ml 次 ,均加入 5 %葡萄糖 5 0 0ml,静滴 ,qd ,14d为一疗程。用药前 2组临床症状、头颅CT改变差别不显著。结果 碟脉灵组有效率 95 .2 3%,对照组有效率 93.0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种药物的疗效均好 ,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DSA(3DDSA)与二维DSA(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说明3DDSA优于2D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和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旋转DSA检查。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从以下5方面随即评价2DDSA、旋转DSA和3DDSA:①图像整体质量,②动脉瘤的显示,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④动脉瘤瘤颈的显示,⑤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显示。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旋转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旋转DSA和3DDSA。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④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旋转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