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6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1篇 |
口腔科学 | 27篇 |
临床医学 | 113篇 |
内科学 | 94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63篇 |
综合类 | 167篇 |
预防医学 | 113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103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70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对15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 d后手术。结果13例成功,患者术前腹围(91±4)cm,7 d后缩小到(82±2)cm;导管内每天引流量减冲洗量为-600~3200 ml;术后7 d腹部平片显示肠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气液平面减少。手术中发现肠壁水肿不明显,增加了局部切除的可能。有2例治疗失败,其中1例系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另1例是肿块位于横结肠中部。结论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初步显示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42.
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介入治疗32例胃肠道癌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梗阻部位分别为胃出口8例、十二指肠7例、直肠13例、乙状结肠4例。30例(93.7%)放置支架成功,术后1—3d梗阻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其中15例胃出口及十二指肠梗阻均为永久性姑息治疗;15例结直肠梗阻中,12例为姑息治疗,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行Ⅰ期肿瘤切除术。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伴盆腔广泛转移者治疗失败,1例乙状结肠癌广泛转移者术中穿孔而急诊行Hartmann术。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有1例放置十二指肠支架者,术后2个月肿瘤浸润支架远端导致梗阻复发,置入第2根支架后缓解。结论 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是一种简单可行、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神经鞘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治疗,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神经鞘瘤52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结果及术后长期随访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52例病人中,21例病变位于食管,31例位于胃.内镜下整块切除51例,整块切除率... 相似文献
44.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异位胰腺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E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胃异位胰腺的60例病人资料,评价ESE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必要性。结果 肿瘤位于胃窦部51例(85.0%),大弯侧34例(56.7%),23例(38.3%)伴明显脐凹。超声内镜检查 2例(3.3%)位于黏膜肌层,42例(70.0%)位于黏膜下层(有3例与固有肌层关系密切),16例(26.7%)位于固有肌层。病灶整块挖除率98.3%(59/60),9例(15%)术中出现动脉性出血,需热活检钳辅助止血或金属夹夹闭止血,术中发生气腹12例(20.0%),无术中或术后穿孔和不可控性出血而转外科手术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7(4~4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以ESE为基础的内镜外科治疗,不仅满足了胃异位胰腺局部切除的治疗原则,而且还可获得完整病理结果,避免误诊。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以及异体血节约程度。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初次单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照组60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实验组60例实施自体血回输,对比两组术前以及术后第2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Alb)水平和术后2 d内录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剂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t年龄=2.123,t性别=2.208,t手术类型=0.138,P均大于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Hb、术后Hct、术前Alb间无统计学差异(t术后Hb=-0.233,t术后Hct=0.310,t术前Alb=-1.698,P均大于0.05)。实验组术前Hb(140.58±13.92)g/L、术前Hct(40.43±3.83)高于对照组术前Hb(132.15±14.50)g/L、Hct(37.97±6.19)(t术前Hb=-3.251,t术前Hct=-2.626,P均小于0.05)。实验组术后Alb水平(32.70±2.05)g/L略低于对照组(33.80±3.11)g/L(t术前Alb=-1.698,t术后Alb=2.188,P均小于0.05)。实验组围手术期人均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使用量分别较对照组减少1.77 IU和2.45 IU(P〈0.001)。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治疗在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能够显著降低异体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同时不影响术后Hb以及Hct的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胰腺无功能性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CNETP)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F-CNETP的MSCT表现,对照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10例NF-CNETP中,位于胰头5例,胰尾4例,同时位于胰体尾部1例;肿瘤最大径2.5~6.2cm。10例肿瘤均边界清楚,其中9例见完整包膜。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实性囊壁呈等或稍低密度,10例中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呈明显环状不均匀强化,1例含壁结节者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均呈持续性强化。肿瘤囊壁动脉期平均CT值为(128.00±62.62)HU,门静脉期为(132.40±44.66)HU。4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胰周淋巴结转移。6例接受能谱CT双能扫描,肿瘤囊壁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值与腹主动脉的碘浓度值进行标准化后分别为0.40±0.16、0.79±0.22。结论 NF-CNETP的MSCT强化方式及包膜显示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将2017-01—2019-01间收治的60例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经术前常规准备后于72 h内急诊行LC,观察组先行PTGD和抗感染治疗,症状控制后择期行LC。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PTGD后,实验室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D后择期LC治疗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基础上,缩短手术时间,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和中转开腹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8.
49.
50.
一、电子眼压计的临床应用:眼压描记是诊断青光眼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它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房水分泌过多型青光眼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引流功能和决定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