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58篇
  3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护理中的作用。方法:7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在护理评估阶段、护理诊断阶段、制定护理计划阶段、护理实施阶段、护理评价阶段运用评判性思维,汇总、分析并评价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调整护理计划。结果:7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随访3例临床妊娠出院后,妊娠8~10周B超下均可见原始心管搏动,胚胎与停经月份相符,重度OHSS患者均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OHSS的护理中应用评判性思维制定并完善护理计划,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的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变化,以及其与患儿颅内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40例和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新生儿的血浆中的MMP-2的含量.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含量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的顺序升高,并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血量小量组、中量组和大量组的顺序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MMP-2含量与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呈正相关,对患儿病情判定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孙佳蓉  董丽媛  王娇  刘亦娜 《护理研究》2023,(11):2033-2037
目的:了解孕晚期分娩恐惧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孕前保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COM-B模型设置访谈提纲,选取2022年4月30日—5月30日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胎心监护室的20例孕晚期初产妇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结果:孕晚期分娩恐惧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主题,即能力因素:孕晚期初产妇复杂的心理感受;动机因素:孕产妇自然分娩知识受限;机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初产妇的影响。结论:孕期保健人员应根据分娩恐惧初产妇的分娩意愿及需求,为其提供便利、全面性、个性化的孕期保健,从而减轻其分娩恐惧程度,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抑制miR-23a-3p表达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miR-23a inhibitor到HL-60细胞抑制miR-23a-3p的表达。HL-60细胞分为3组:HL-60组(阴性对照组)、scramble组(转染对照组)和miR-23a inhibitor组。qRT-PCR技术检测MMP-9和VEGF mRNA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转染scramble后HL-60细胞miR-23a-3p表达无明显变化。转染miR-23a inhibitor后HL-60细胞miR-23a-3p表达显著下降(P0.01)。scramble组与阴性对照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23a inhibitor组每个视野下的侵袭细胞数目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scramble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无明显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3a inhibitor组细胞迁移显著降低(P0.01)。转染scramble不会影响MMP-9和VEGF的表达。miR-23a inhibitor组MMP-9和VEGF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3a inhibitor组MMP-9和VEGF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抑制miR-23a-3p表达可减弱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95.
【摘要】目的:探讨CTA对急性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BSCO、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s、CNKI等数据库,筛查相关研究文献,运用QUSDAS-2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评价,提取纳入文献的真、假阳性数,真、假阴性数,进行异质性检测,合并统计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9篇,纳入文献均表现为较高质量、较低偏倚风险和临床适用性风险。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OR值分别为0.98(95%CI:0.96~1.00)、0.99(95%CI:0.97~1.00)、33.09(95%CI:15.75~69.53)、0.04(95%CI:0.02~0.07)、1100.47(95%CI:376.48~3216.73)。SROC下面积为0.99,Q 指数为0.9689。结论:CTA对于创伤性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四肢外伤术前筛查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变化对淋巴瘤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89例作为淋巴瘤组,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分为Ⅰ~Ⅱ期亚组54例和Ⅲ~Ⅳ期亚组35例;随访1~3年,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亚组63例和死亡亚组26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身体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淋巴瘤组患者在入院后、最后一次随访日采集空腹静脉血,对照组在体检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A125和CEA含量,采用速率法测定LDH含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β_2-MG含量。观察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亚组患者入组时和对照组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观察不同预后亚组患者入组时与最后一次随访时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变化。结果Ⅰ~Ⅱ期亚组、Ⅲ~Ⅳ期亚组及对照组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Ⅰ~Ⅱ期、Ⅲ~Ⅳ期亚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Ⅲ~Ⅳ期亚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水平亦均高于Ⅰ~Ⅱ期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存活亚组患者随访终点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均较入组时有所改善(P 0. 05);死亡亚组患者随访终点与入组时比较,除LDH无明显变化外,余均恶化(P 0. 05)。存活亚组患者随访终点时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水平均低于死亡亚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LDH及β_2-MG可作为淋巴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7.
临床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众多,在进行血液筛查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最终配血不合。在输血前的血液检测中,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是导致不配合的常见现象。有研究[1]对某医院输血科曾统计四年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129例阳性中发现同种抗体占大部分,以抗‐E较多,未发现抗‐G抗体。所以认为不规则抗体是引起临床疑难配血、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血型鉴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就检测中发现的1例女性老年血液病患者血清中抗G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进行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会阴Ⅲ度裂伤预防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根因分析小组,应用根因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6例会阴Ⅲ度裂伤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比较应用根因分析法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后(2018年1月—2018年8月)会阴Ⅲ度裂伤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根因分析法后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为0.04%,明显低于应用前的0.22%,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的应用及针对性改进计划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微信访视对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18~4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建立一个患者微信群,进行微信访视;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护理指导。观察8个月。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良好改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46.79±6.09比59.55±4.74,t=10.710,P0.00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918,P=0.001;χ~2=7.941,P=0.005;χ~2=7.375,P=0.007;χ~2=9.143,P=0.002;χ~2=13.123,P0.001;χ~2=15.774,P0.001;χ~2=6.943,P0.008);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指标水平(9.01±3.33比18.01±2.68,t=5.399,P=0.021)、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指标水平(336.45±82.31比426.45±70.26,t=3.984,P=0.026)、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 Globulin,β_2-MG)指标水平(14.81±1.35比17.23±3.12,t=3.612,P=0.030)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访视形式,成年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有所改善,疾病认知水平有所提升,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0.
吉林省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按照《关于建立全国性重点监测点的通知》要求,吉林省从1990年正式开始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重点监测工作。至今监测已20年,监测数据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吉林省克山病、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为全省克山病、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