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旋后牵伸手法与传统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4例,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Ⅱ组62例,采用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从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严格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Ⅰ组改善情况优于Ⅱ组(P〈0.01);②Ⅰ组总体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9,P=0.000);③Ⅱ组8例患者有一过性的轻度疼痛加重,经1~3 d休息或理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内旋伸肘顿拉手法。  相似文献   
32.
很高兴拜读贵刊2009年22卷12期926页登载的"'旋后牵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观察'一文读后感"(以下简称<读后感>)[1],非常感谢作者对笔者拙文"旋后牵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2]的关注,并提出不同的观点.现就<读后感>提出的问题回复如下.  相似文献   
33.
尤怡临证特色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怡临证善用经方,并能随证化裁,深得仲圣妙心。尤氏重视先后天之本的脾肾。治病必求其本。博极医籍,广采百家,著成《金匮翼》以补《金匮要略》之未备,其中所创的治卒中八法、治痰七法,至今仍为医家所赏用。《静香楼医案》中案语简明切要,分析病情源流俱澈,用药轻灵,细腻熨贴,以其切实的风格为后学所推崇。  相似文献   
34.
灸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秦汉时期.“灸”,《说文解字》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兽皮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为主要原料.《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备要》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因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便取代一般的树枝燃料,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灸法属于温热疗法,是应用燃烧艾叶制成的艾绒,以温热刺激人体穴位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复方斑蝥膏与传统药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斑蝥组与传统天灸组,予相应药物贴敷,对其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复方斑蝥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传统天灸组的82.27%;其活动受限、哮喘状况、刺激物原的反应等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复方斑蝥膏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6.
血标本留置对血清电解质浓度测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血清电解质浓度测定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准确的人体电解质浓度测定对于疾病诊断、判断病情的发展、衡量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许多医院的病房护士常常因晨间工作较忙,经常把采血工作提前安排在凌晨4时开始进行,待8时后才送检验科,而检验...  相似文献   
37.
呼市蒙回汉族中学生10年间视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8.
血清sFas通过与Fas分子竞争结合配体FasL而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凋亡抑制因子。本文通过对 4 0例再障患者血清sFas与IL 2、TNF、TPO、EPO、GM CSF 6种细胞因子水平综合测定 ,分析其与外周血象及各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旨在探讨sFas等细胞因子在再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住院天数、留置尿管天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219例采取了留置导尿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5例。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是否首次发病、留置尿管时间及基础疾病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结论多数卒中患者因病情需要会留置尿管导尿,这类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针对其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疗效,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