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芪竹方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芪竹方口服,每日1剂,同时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或患者拒绝接受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证候改善情况、生存质量、肿瘤反应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以及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证候改善情况、PFS、O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例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gp、Topo-Ⅱ无明显变化(P>0.05),但GST-π表达例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芪竹方联合FOLFOX4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有增效减毒作用,稳定GST-π的表达可能为其增效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6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Messerklinger 术式,合并上颌窦息肉者术中用上颌窦钻孔针行上颌窦鼻内开口并置管,对照组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窦及鼻腔,治疗组术后用自制中药制剂三黄液冲洗鼻窦及鼻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07 , 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Rib-P)及亚型(Rib-P0、 P1和P2)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375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Rib-P、 P0、 P1和P2抗体, 分析抗Rib-P系列抗体在SLE诊断中的意义.结果:(1)抗Rib-P、 P0、 P1和P2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32.8%、 39.4%、 55.1%和37.4%, 特异性分别97.7%、 97.7%、 95.5%和94.9%.SLE患者血清中抗Rib系列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2)抗Rib-P0、 P1、 P2抗体在133例抗Rib-P抗体阴性的SLE中阳性率分别为18.0%、 36.1%和15.8%.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阴性的SLE中有20.3%~44.6%的抗Rib-P系列抗体呈阳性.(3)抗Rib-P0, P1, P2蛋白抗体中阳性组狼疮精神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其中抗Rib-P和P2抗体阳性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抗Rib-P蛋白及亚型抗体均为SLE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该系列抗体对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诊断有参考意义, 并且与狼疮精神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54.
三黄液对豚鼠鼻超敏反应模型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黄滴入超敏反应模型豚鼠鼻中,结果显示:三内液能显著改善豚鼠鼻超敏反应实验模型的鼻部症状,并有降低其血清IgE水平的作用。揭示三黄液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ALFF的方法对年龄30岁的23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以及29名健康对照进行大脑范围内ALFF值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和患者子女组在左侧颞下回后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的ALF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组和患者子女组间在以上脑区的ALF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患者子女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左侧颞下回前部、左侧颞上极、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ALF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子女组和对照组间在以上脑区的ALF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都存在脑功能异常;左侧颞下回后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可能是与精神分裂症遗传素质性相关的脑区;左侧颞下回前部、左侧颞上极、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可能是与疾病状态性相关的脑区。  相似文献   
56.
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藿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田蓟苷(1),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尿嘧啶(4),大豆脑苷Ⅰ和Ⅱ(5),藿香苷(6),7-O-(3″,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芹菜素苷(7),5-羟基-3,3′,4′,7-四甲氧基黄酮(8),4′,5-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9),金合欢素(10),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1,2,4~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7.
目前尚无关于藏族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临床特征的报道.本研究对汉族、藏族MD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521例MDD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的诊断标准.年龄18 ~64岁.排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58.
王大海  李明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68-5169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北京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结果:45株大肠埃希菌中25株为多重耐药,对氨苄两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及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56%,并携带3~6个数目不等的大小约为1.2~60kb的天然质粒。结论:北京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其耐药性与细菌携带1.2~60kb的质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前5天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0天。疗程结束一个月后行14C—UBT。结果治疗组14C—UBT阴转率为93.3%,对照组14C—UBT阴转率为82.2%。两组根除率进行X^2检验,P〈2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7%、20.0%(P〉0.05)。结论10天序贯疗法治疗HP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0.
王大海 《海峡药学》2010,22(11):179-180
目的评价合并抗抑郁药百忧解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传统治疗+百忧解组。疗程均为2周。传统治疗组据个体化原则应用传统药物;传统治疗+百忧解组,用百忧解20mg·d-1,入组者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积分量表评估,入组前及第4周末均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积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加用百忧解组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缓解率为98.2%,传统治疗组缓解率为68.3%,治疗中百忧解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理卫生问题是导致PDS的重要因素之一;PD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合并抗抑郁药百忧解治疗PDS,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