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一、概况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肿瘤,通常认为欧美地区的白人和黑人好发此病.国内男性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十年来国内男性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人,常常因各种原因而不能进行根治性前列腺手术切除治疗,因此放射治疗成为主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经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robot 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lithotomy,RALPL)治疗直径大于2 cm的非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针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直径大于2 cm的非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RALPL (48例)与开放肾盂切开取石(open pyelolithotomy,OPL)(44例)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初次结石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Hb降低值、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相比OPL组,RALPL组初次结石清除率显著提高(91.66% vs.70.45%,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后Hb降低值、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减少(P<0.05)。RALPL组患者无Clavien Ⅱ级及以上并发症,OPL组Clavien Ⅱ级并发症2例。结论 经腹RALPL对肾盂、肾盏有良好的视角,能在肾盂低压状态且不损失肾实质的条件下确保较高的初次结石取净率,微创、有效、安全,是直径大于2 cm非鹿角形肾结石(包括合并肾盏结石)的可选适应证。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尸体正常肾脏标本40个进行研究,其中左肾19个,右肾21个。测量肾动脉及副肾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并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Dr)后,分别经由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15%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radiene styrene,ABS)塑料制作不同颜色标示的肾动脉及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标本,测量体积后计算肾动脉/副肾动脉供血组织体积比(Vr)。分析Dr与Vr是否具有相关性,若具有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左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1±1.68) mm,右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7.39±1.82) mm,左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69±1.55) mm,右副肾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3.79±1.32) mm。40个肾脏的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41.09±14.74) cm3,所占比例为37.51%~94.85%,平均70.07%±13.88%;副肾动脉灌注组织铸型体积平均为(17.42±9.57) cm3,所占比例为5.15%~62.49%,平均29.93%±13.88%。整体组、左肾组及右肾组3个分组数据中,Dr与Vr均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11和0.898。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整体组为V∧r=-1.681+2.461×Dr,左肾组为V∧rL=-0.894+1.987×DrL,右肾组为V∧rR=-2.168 +2.800×DrR。 结论 具有单支副肾动脉的离体肾脏标本肾动脉/副肾动脉外径比与其供血组织体积比间线性相关,当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外径相仿时,两者供血比例相仿,当肾动脉外径为副肾动脉外径的5倍甚至更多时,由肾动脉供血组织所占比例可达到甚至超过90%。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囊性肾癌(MC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对多囊性肾癌的最佳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收治的28例多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此28例患者分为保留肾单位术组(12例),根治性肾切除术组(13例),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组(3例).收集整理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泵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MCRCC患者平均年龄51.9岁,男女比例3:1,肿瘤平均最大直径5.1 cm,T1N0M0者23例,T2N0M0者5例,2例为双肾癌,1例合并甲状腺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上多于根治性肾切除术组患者(P<0.05),而在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泵应用时间方面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在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泵应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在数值上似优于其它两种术式,因例数较少,未纳入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获得长期随访者21例,术后1月内首次随访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正常.平均随访时间18.1个月.21人均健在.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5 cm以下的多囊性肾癌安全有效,近期效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似,但对位于肾脏中极或凸向肾盂的多囊性肾癌应慎用.手助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微创性为治疗MCRCC提供了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估da Vinci S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da Vinci Intuitive Surgical Inc.,Sunnyvale,CA,USA.)完成RARP术130例的情况.年龄48~76岁,平均(67±6)岁;PSA水平为2.16~ 78.20 ng/ml,平均(26.05±8.41)ng/ml;Gleason评分6~10;肿瘤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结果 130例均经腹腔途径,采用机器人3臂或4臂,5~6枚troc ar完成RARP,无机器人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准备时间20 ~ 90 min,平均(48.5±15.4) min;手术时间90 ~ 300 min,平均(143.6±22.9) min;术中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158.2±59.6) ml,2例(1.5%)术后输血400ml.术后2~3d下床活动,平均(2.2±0.6)d;术后住院5~21d,平均(6.6±1.9)d;4~21d拔除导尿管,平均(6.1±2.0)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漏尿6例(4.6%),漏尿于术后3~15d停止.术后淋巴瘘8例(6.2%),术后2~3周停止,未发现淋巴囊肿.术后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和附睾炎各1例,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2例(9.2%),精囊见癌侵犯10例(7.7%),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3.1%).术后1~12个月复查PSA均< 0.2 ng/ml,术后6个月和1年完全控尿率达86%和95%.结论RARP安全、可靠,具有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等优势,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提高青少年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1992-2004年收治20岁以下青少年肾细胞癌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0~20岁,平均17岁。血尿8例,腰部疼痛6例,腹部肿块5例,发热3例,消瘦2例,尿路刺激症状1例,贫血、乏力1例。14例均行B超、KUB加IVU和CT检查。肿块直径2.5~13.0cm,≤3.0cm者2例,4.0~10.0cm者10例,>10.0cm者2例。术前Robson分期: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14例均行肾癌根治术,8例术后行免疫治疗。结果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11例,颗粒细胞癌2例,混合型癌1例。11例随访1~9年,术后2年内死亡2例,其中1例Robson分期Ⅲ期,肿块直径10.0cm,病理为颗粒细胞癌,另1例Robson分期Ⅳ期,肿块直径13.0cm,病理为混合型癌。余9例均无瘤存活,包括8例术后行免疫治疗者。结论对有肾癌相关症状的青少年宜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根治术是青少年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预后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1983年以来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9例,男1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2岁,双肾肿瘤7例,单侧多发肿瘤8例。术前主要依靠B超和CT诊断。本文比较了各种影像学检查。讨论了肿瘤的自发性破裂和出血倾向。尽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病理有恶性存在,罕有局部浸润,未发现转移病灶。近来从DNA水平研究显示,该肿瘤为多中心源性的原发良性肿瘤。外科手术处理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保存更多的肾组织,避免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信号通路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黏附能力测定和划痕实验测定EGF对DU145黏附和迁移能力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EGF对DU145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5和β1表达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EGF对DUl45细胞整联蛋白α5和β1亚基总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EGF可促进DUl45对纤连蛋白(Fn)的黏附和迁移作用,同时,Fn的受体a5β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EGF上调细胞表面β1亚基的表达,而丝裂源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则具有相反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发生在mRNA水平上。结论 EGF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上调β1的表达,从而促进DU145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9.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应用Prowess2.42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5例,临床分期T2b 4例,T3 1例。Gleason评分7分3例,6分1例,9分1例。术前PSA5.3~8.7ng/ml。结果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5例患者PSA明显下降,12个月后均低于0.5ng/ml;术后3个月开始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短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IPSS评分上升,尿流率下降,但3个月后逐渐好转。患者未出现血尿、血便、直肠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6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适用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好,并发症少,并有较好的放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全国第二届腔内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波碎石会议纪要全国第二届腔内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波碎石会议于1995年9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全国270多名医生以及香港和台湾泌尿外科医生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07篇论文,会议邀请了章咏裳、郭应禄、那彦群、吴开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